|

楼主 |
发表于 2010-3-8 05: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金兰辟谷取得不错的效果!也谢谢妹妹对我的关心!
; c9 F, a9 p& x0 x4 x' B- x! {. P# ]$ J金兰在练什么功啊?我可是什么功都不会的,指点一下!:handshake
- @( Y& W7 d i( r% |sanny 发表于 2010-3-7 22:38  我练的就是调息,网上找来的功法。:P # U* \4 G; t; F, a
% p7 w, X! P2 A, U1 M
转载; {, i( F8 Y6 s* X9 ]8 v. v
6 I- M' D' i6 p$ G6 _侠门睡仙功(一)
) B( E/ I. B+ I$ O* B3 c( d编者按:侠门睡仙功为陈希夷所创,现代许多睡功功法多借鉴或来自于此,本篇为李国兴整理传授,许多网站也有转载,但是大部分不完整。为给喜好睡功修炼的朋友以参考,特整理出完整篇。
8 z- a; G2 ^6 |* M: e6 ~侠门“睡仙功”为陈抟(希夷)祖师所创,本门先辈获得此功后加以珍藏,并将其收录于侠门内功秘法体系之中。后世的丹经武籍虽有所披露,但均不完整,有些内容亦系托名伪传,与原著多有不符。现经整理,将具体功法与功理,详细介绍如下。 1 H' D8 Z9 S2 Q! D6 I
一、服气导引术
! W1 ]: @9 h7 f8 w. O+ c修炼睡功,需要预备一间密不透风,清静于燥的卧室;要有一张铺盖舒适而柔软的床,和高约二寸的睡枕。每日练功前要宽衣解带,女性还要散发披肩;以使浑身舒畅,无为无欲,毫无束身之感。然后方可按照下列练功步骤和练功要领进行修炼。 ( y- e: c1 ~3 h; j% |; }
1、调气:头朝南脚朝北正身仰卧,去枕。两眼轻闭,舌抵上腭。两手握固(即两于大拇指向掌心内屈,其余四指并拢卷握于拇指之上),两臂自然伸直,放置于距距离身体两侧约五寸处。两大腿自然伸直展开,两脚跟相距约五寸许,两脚尖朝向左右。 , j! U5 h5 w# f9 }
按以上卧势躺好之后,排除各种杂念,专注于鼻子的自然呼吸,并将鼻息调节到细微绵长的状态,使两耳不闻其声。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息,共行360息。 7 E% ]5 i+ q2 j- p* F9 _0 J1 B
2、行气:接上式。用鼻子缓缓吸气,使腹部渐渐地凸起充满。稍停,再将腹部之气从口中细细吐出,不可一呼而尽,而且要使两耳不闻其声。一吸一吐为一息,共行180息。行息时的意念观想如下: * _: w' `0 F% J0 z g
(1)每月的农历初一至十五,两拳展指,在用鼻子缓缓吸气的同时,意念观想体外清气由两手十指吸人腹内(具体气行路线不要观想的太清楚。
/ X8 j K+ v' b" z& B8 T3 [1 x3 i(2)每月的农历十六以后,两手握固,在用鼻子缓缓吸气时,不再进行意念观想。但在用口吐气时,意念观想腹中之气从两脚十趾呼出(具体气行路线不要观想的太清楚。。 ) ]5 q4 t8 P3 u( ?+ Y3 O% Q
收功时,两手握固,停止意念观想。在用鼻子缓缓吸气,使腹部渐渐凸起充满之后即闭气(口不吐气鼻不呼气);同时用心默数数字,以计算闭息的时间长短。当久不可耐时,仍从口中细细吐出。待呼吸调和平稳之后,即可将口中滋生的津液分三口咽下腹丹田,然后再下床收功。
. j- A9 C4 p+ m$ J注意:每次收功时只修闭气一次,并力求逐步延长闭气的时间。
4 |; `1 C, M8 f* j# R1 C2 C修炼原理与功效: ! c1 G/ `# M3 b
调气亦称“调息”,为“睡仙功”的人手功夫。古人认为,由于人心念头依着事物,往往使心与息散乱游离,不能自主。虽能暂定,不久则复散乱。所以,运用调息的功夫,可以使心息相依,拴系念头,由散而定。 Z) q; I8 \' X( ~$ A, C' f' A8 x" b) W) k
睡 功修炼的关键,在于调和身心,顺其自然。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能执意追求,应遵循古人所讲的“无与意争”。如果能在修炼调气时保持健康稳定的心态,排除各 种不良的思想情绪和杂念,即可达到气顺体健之目的。故此,古人常以调气作为人静的辅助手段,由调气过渡到息调,皆为收心止念的过程。后来内丹修炼又将其称 之为内呼吸。
5 f; F' ?" I4 h- d
9 X ?8 u$ x& V, Y) H调气的初期,虽然会略感不适,日久便会感到鼻息调和顺畅,气至形安。当练功进入较佳状态时,似觉云行体中,经营周身,濡润形体,浇灌皮肤,五脏六腑皆悉充满。而且口中甘香多唾,饮食甘美,鼻息微细微长,绵绵不断。 - G0 A9 N$ f3 H% ?' d& o* x
行气亦称为“服气”、“食气”、“长息”,是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辅以导引的内修功夫。古人认为,行气之要在乎知门户出入焉。鼻者,天门也。亦称“天根”。《修真十 书•外三要》载:“鼻通六腑,出者轻清之气,属阳,接其天,此乃天根”。口者,地户也。亦称“地根”。又说:“口通五脏,出者重浊之气,属阴;一切百谷诸 味皆地之精,从口而人,与地相接,谓之地根”。所以,以鼻纳清气,以口吐浊气,则为顺气;反之则为逆气焉。故逆则壅塞,顺则宣通,此天地阴阳之理也。 ( n) ^5 G2 V x! q7 Z
在导引方面,陈抟根据人体“凡纳气则气上升,吐气则气下流”的生理特点,结合“天人相应”的传统观念,运用月亮盈亏、阴阳消长的自然规律,创编出这套行气导引术。
) O c7 p) T! ]% p$ [. ]在 八卦学说中,艮为鼻,兑为口,巽为手,震为足。而艮巽两卦互为意气,为阴中生阳;震兑两卦则互为魂魄,为阳中生阴。故此,当每月农历初一至十五前后,月亮 阴消阳长的上弦月之际,鼻引清气,气从体外由两手十指吸人。当每月农历十六至二十三前后,月亮阳消阴长的下弦月之际,口吐浊气,气从两脚的十趾呼出。如此 导引日久,借助大自然的阴阳运化之力贯通手足,即为下一步的胎息修炼打好了基础。
$ s2 _9 T# i: ]# q
7 p6 Y( f0 M! l练功要领和注意事项:
. U3 D, A: I8 _/ j我国的道教修炼,非常重视气对人体生命的重要作用。孙思邈曾经讲到:养生修炼的方法虽然很多,而其下手之诀,皆不外呼吸作用。气存则人生, 气竭则人死,呼吸所关,顾不重重欤!普通之人,徒知以口食谷,不知以鼻食气,虽终日呼吸不断,然此等呼吸,大多出多人少;粗而短,不能细而长;急而浅,不 能缓而深;此乃修炼家之大忌也。晋代的养生名家葛洪,也特别推重行气之术。他在《抱朴子内篇•至理》中说道:“服药(指丹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 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
5 K! i9 x! \0 Q' d4 Q0 {! R古代世传的行气方法甚多,仅《云笈七签》就记载有数十家。具体方法虽然不一,但练功原则大致相同。均要求在行气之际,凝神净虑,专气致柔㈠乎吸吐纳时,要做到轻、缓、匀、长、深。 6 W% ]+ {/ U' E$ C' Z7 b
所 谓的轻,即指呼吸轻细若无;所谓的缓,即指气息舒缓不躁;所谓的匀,即指节拍有致,不时粗时细;所谓的长,即指吸气的间隔时间要长;引气入鼻中而闭之,并 以心数数,至二十、三十、五十乃至百至千,方可张口徐徐吐出。所谓的深,即指闭气之时使气渗透脏腑百脉,通润全身。此外,在修炼“服气导引术”期间,还要 注意以下事项。
' l+ A6 b# O! ]1 a$ j(1)练功时间应安排在每天的夜半后至日中前。即每天夜间的2时至午前的11时之间。此时天地运化之气为阳气,亦称生气;而午后13时至夜晚23时之间,天地运化之气为阴气,亦称死气。故服气吐纳的导引之气应采生气。 # N/ J3 S2 ~/ i5 b3 i; b! Z
(2)当身体发热出汗时,要注意避风,以防风邪侵人体内,引发疾病。收功时切莫急于起身,应安心静卧片刻,以防心神不安,影响练功效果。 9 y }+ M. J* E% i0 r
(3)握固是“睡仙功”中最主要的手诀。但在修炼初期,即修炼“服气导引术”之际,由于气道未通,应在导引之时开拳展指,严格按教材所示进行练功。待四肢气机畅通,掌中出汗,进入胎息的修持阶段之后,方可长期握固,不再展指。
1 { `9 P4 w- \$ F* e(4)练功中忽有昏闷欲睡之感,即可睡觉,不必强为。若在昏闷之际强为,反而乱其心意;意邪气乱,失其正道也。这是初习“服气导引术”时应十分注意的地方。
) m+ w/ M8 c7 B t" T(5)行气导引日久,感觉遍身湿润或出汗,毛孑L张开,手足俱已通气之后,即是此术功成之效验。然后方可修炼“锁鼻胎息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