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859|回复: 52

西藏生死书—平常心的读书会〔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18 13:49
  • 签到天数: 464 天

    [LV.9]辟谷大学II

    发表于 2017-6-7 20: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藏生死书—平常心的读书会〔上〕

             一、作者与书

             如果找出一本全世界最出名的关于西藏的书,我想《西藏生死书》当之无愧。
             在这部36万字的生死学巨著中,其中较为详细的展现了藏传佛教关于生命、关于死亡的理解和修行方法,作者索甲仁波切,早年在西藏接受正规佛学训练的成长经历,后来又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比较宗教学。
             所以从这本书中你能够看到它的包容性和一种大视野。我一直有些犹豫是否应当阅读这本书,因为其中涉及许多关于“死亡”的景象。
            不过我想还是当好好品读这本书,因为好书终究是不会被否定掉的,我相信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书。     

            个人觉得此书就算你无法相信和弄懂其中关于西藏佛教关于死亡的“法门”,但能够从中获得一种正确的面对死亡的态度,并在心中清晰当自己的至爱亲人面临死亡时,自己应当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就会是非常值得的。
            从这个角度上说,这本书是一本值得每一个人静心去读的“临终关怀”手册。最后用名人陈坤的一句话来给这本书做做广告:“我看书很杂,但很少看小说之类的书,我更倾向于一些与佛学、哲理、心灵有关的书籍,它们可以教会我们如何面对世界和自己的内心。像《西藏生死书》,每一年我都会拿出来读一读,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感悟。”
           准备好了吗?今天我们一起要读的书是这本《西藏生死书》。

    a.jpg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18 13:49
  • 签到天数: 464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20: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静静读书

                                                             第一篇   生

             在这一篇里,作者较为详细的向东西方读者介绍了西藏佛教对于生命的基本态度及其最为深邃的智慧。

    1、西藏佛学对生与死的态度

            在我们常人的经验中,往往是忌讳谈论“死亡”的,认为那不吉祥。
            然而在佛教的观念中,从来没有把生与死割裂开成两个不同的形态。
            佛教把“生”与“死”看成是一体的两面,因为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死亡只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佛教的轮回的概念)对于
    一名西藏的学佛者来说,学习死亡,或者说学习怎样正确的去死,是必修课。如西藏的著名诗人及圣哲密勒日巴所说:“我的宗教是生死无悔。”
            在当今,研究生死学、临终关怀是一门显学,西方有许多研究者。然而可以说,佛教是最早深入研究死亡这门课程的学问。
    作者著作本书的依据是他所有上师所传授的精髓,以及西藏佛教的奠基人莲花生大士的《中阴闻教得度》(或称《西藏度亡经》)。作者希望藉此书来说明中阴教法如何帮助我们了解人心和宇宙的最深沉的本质。

    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6-13 09:26
  • 签到天数: 28 天

    [LV.4]辟谷小学III

    发表于 2017-6-7 20: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18 13:49
  • 签到天数: 464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20: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2、无常·我们需要换一种态度面对生命。

            在当今的时代中,我们往往迷失于物质与消费的漩涡之中。希望按照社会的标准来获得成功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然而从佛教的智慧来说,这只是生命的一小部分。而我们却将其当为生命的全部。佛教的智慧会认为我们着迷于建造房子的快感,而没有看到我们其实把房子盖在了沙堆之上。我们一辈子辛苦积累的也许在瞬间就会坍塌。
            藏传佛教中有一个智慧的教言:“凡生者必定有死,一切聚合终究必散,一切累积的终究必竭,一切高者必定会下堕。”我们在活着的时候,那么在意那么执着的一切事实上都会变化,最终成为我们无法把握住的。
            所以佛教让我们不要过分的执着这一切。
            面对死亡,学习死亡,并不是让我们在活着的时候变得悲观厌世,而是为了我们的生命质量更高更完整的必修课。
            佛陀临终前说:“在一切足迹中,大象的足迹最为尊贵;在一切正念禅中,念死最为尊贵。”
            了解生命的无常,是西藏佛学智慧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智慧如佛陀所说:“如果你想了解生死的真义,就必须经常如此反省:宇宙间只有一个永不改变的法则,那就是一切都在改变,一切都是无常。”
    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18 13:49
  • 签到天数: 464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20: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3、放下“执著”,改变生命的风景。

              每个人“执著”的都不一样,但每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的“执著”,亦或是爱情,亦或是成功,亦或是真理,亦或是酒精,亦或是孩子,亦或是身体······
             了解“无常”会让我们放下心中过分的执著,而进一步能让我们的身心从浮躁转向沉静,会让我们的“心”从一直对“外界”的投射和期待中“回转”向内。这样,我们才会看到生命真正的智慧与真意。
             其实,也许我们“执著”背后的动机并不坏;希望快乐往往也并没有错,但我们所执著的东西,本质上是执著不了的。更令人嘲讽的是:执著不仅是做不到,反而会带给我们最想要避免的痛苦。
             放下“执著”会让我们消极悲观吗?不一定。就像这样的一个实验,我们手握一枚硬币,手心朝下,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握紧拳头抓紧硬币,如果我们松开硬币就会掉下来。但也有另一种可能性:我们放开紧握的手掌,但硬币还是会在我们手上。那就是我们将掌心向上。放下“执著”之后的生命,就如这个比喻。
           在我们常人来看,如果放下执著的话,就会一无所有,但从佛教智慧来看却是:放下执着是通往真正自由的道路。创巴仁波切:“将追求安全感的狭隘心胸,换成一个非常宽广的视野,那是一种无畏、开放和真正英雄式的胸怀”
    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07:55
  • 签到天数: 1550 天

    [LV.Master]辟谷大神

    发表于 2017-6-7 20: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18 13:49
  • 签到天数: 464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20: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4、修行,成为佛陀的样子

               从佛教来看,每个人都具有和佛陀一样的智慧,每一个人都是佛。只是有一层垢污障碍住了我们的心,让我们无法看到自己内在如佛陀一样的智慧与圆满。
              越南的一行禅师曾在他写的佛陀的传记《白云深处》中这样描述佛陀觉醒时的美丽:“乔达摩觉得拘禁他百世千生的监狱已经打破了,愚痴一直是监狱的看守人。由于愚痴,他的心被蒙蔽了,就好像月亮星辰被乌云遮住一般。心受到无尽的妄想波浪蒙蔽,错将现实世界分为:主和客、自和他、存在和不存在、生和死;这些分别进一步产生错误的观念——感觉、贪欲、执取和生存变化的牢狱。生老病死的苦,只是加厚牢狱的墙壁而已。唯一的工作就是把狱卒抓来,看清他的真面目。狱卒就是——愚痴···狱卒一旦走了,监狱将会消失,再也不会重建。”
             修行,就是成为佛陀的样子。
            从藏传佛教来看,我们可以通过禅定修行来让自己达到佛陀的境界。我们可以安静的坐下来,让自己的背部保持挺直(可以在臀下垫垫子,以让背部挺直)双腿交叉坐着,两眼微微开着,以防睡着。嘴巴微张,手舒服的盖在膝盖上。
             然后我们可以用三种方式修行:
            (1)“观”呼吸
            (2)修习上师或本尊法。
            (3)念咒。
            作者向大家推荐一个“咒”即“莲师心咒”:嗡啊吽班杂格热班玛色德吽。在主持一次禅修训练营中,作者非常疲惫,而大家一个个不停的提问题,到黄昏的时候作者完全累垮了,之后他便开始念“莲师心咒”,几分钟之内作者重新充满了力量,周围的空气也由沉闷重新变的充满活力。这样的经验一次一次的发生在作者身上。
    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18 13:49
  • 签到天数: 464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20: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5、轮回

             一位藏传的佛教大师说:“人类一辈子都在准备,准备,准备。只是对下一辈子没有准备。”(到底是否存在下一辈子?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全世界60亿人中,百分之80的人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中国人本来也是一个全民都有信仰的国家,后来因为历史的原因,一段时期内简单庸俗的唯物主义观念让人把宗教当成是迷信和鸦片。而在西方,对于死亡、频死经验的研究的学者和书籍众多。都证明人死后并不是如灯灭那样的简单。)

              爱因斯坦说:个人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是时间和空间都有限的一部分。他把自己的思想和感觉,当成与宇宙其他部分无关的独立经验——这是对自己的心识的一种光学错觉。这种错觉是一种监狱,把我们限制在个人的欲望和身边几个人的感情上。我们的工作就是扩大我们的慈悲心,去涵盖一切生物和整体自然的美,把自己从这个监狱释放出来。
    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18 13:49
  • 签到天数: 464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21: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6、中阴

             中阴,是指“一个情景的完成”和“另一个情景的开始”两者间的“过渡”或“间隔”。或者用更好理解的话说就是:从前一个生命,到下一次生命之间的“过渡”或“间隔”。

             佛教认为,人(及有生命的有情)在死后,会进入中阴身,然后这中阴身或再可以投胎,或获得超拔往生净土。《中阴闻教得度》——意思是在中阴阶段透过听闻教法而得大解脱。这教法的传承,直接上溯到人类上师之前的本初佛(普贤佛)到卡马林巴到莲花生大士。1927年这本书被译成英文,已经销售几百万本。

    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18 13:49
  • 签到天数: 464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21: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7、大圆满法心要


             作者本身所接受的西藏佛教的专业训练是“大圆满”法系。具备这个传承的标记的人的特点往往是:生动活泼、心胸广大、直指本性。

            “大圆满”是一种状态,本初的状态,全然觉醒的状态。作者认为“大圆满”的真义莫过于它是我们的本性自我圆满的状态,并且重要的是我们根本不需要去再完美它,因为从一开始它就是完美的,彷佛天空一般。


    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18 13:49
  • 签到天数: 464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21: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从“见”“定”“行”“果”四个部分来讲述藏传佛教大圆满法的专业训练:


                      (1)见


              它的意思无非是看见事物真实的实际状态,它就是了解真实的心性就是万事万物的真实本质。它就是真实的见到自己的心性。
    作者尊敬的上师敦珠法王这样解释“见”:“当时就像脱掉你的头盖一般。那么无边无际和轻松自在啊!这是至高无上的见:见到前所未见。”
             而我则更喜欢作者的这样的一个比喻:想象你站在世界第一高峰的屋子里,突然间挡住你视线的整栋房子倒塌了,你可以看到里里外外的一切。但都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看到;当时所发生的,不能够用任何平常的经验来比喻;它是全然、完整、前所未有、完美无缺的看见。
             这样的大圆满“见”往往由上师直指给弟子。为了让弟子能够领悟大圆满“见”,往往要在上师直指之前,经历漫长的“加行”的修行,以此来积累资粮。加行的修行包括:修习四个共同外加行: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五个不共的内加行:皈依、发菩提心、忏悔业障、积累资粮、修行上师相应法(上师瑜伽)。
    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18 13:49
  • 签到天数: 464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21: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2)定


              “定”是什么?它是在“见”被传授之后,专一的安住在“见”中。大圆满法的禅定修习,其要点是强化和稳定我们的本觉,让它成长到完全成熟的地步。如敦珠仁波切所说:“目前我们的本觉就像小婴儿,搁浅在强大、念头不断的战场里。”我们需要充当本觉的“保姆”。
             大圆满禅修与禅定的要点,作者总结为4点:
             A、在过去的念头已灭,未来的念头尚未升起时,中间是否有当下的意识,清新的、原始的、即使是毫发般的概念也改变不了的,一种光明而纯真的觉察?
                是的,那就是“本觉”。
            B、然而它并非永远停留在哪个状态中,因为又有另一个念头突然升起,不是吗?
                这就是“本觉的光芒”。
            C、不过,如果在这个念头升起的当下,你没有认出它的真面目,它就会像从前以,转变成另一个平凡念头。这称为“妄念之链”,正是我们生死轮回的根本。
            D、如果你能够在念头升起时立刻认出它的真性,不理会它,不跟随它,那么不管生起什么念头,都将全部自然融化,回到广大的本觉中,获得解脱。
    这四个深刻而简单的要点,往往需要一辈子的修行。
    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18 13:49
  • 签到天数: 464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21: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样的“定”的修行中,渐渐的我们会看到“自我的光辉”。这样的“禅定”修行,如果这样的比喻:我们如同海洋,每一个念头或动作生起就仿佛是海洋中的波浪一般,一切的浪花生起都是海洋的功能,而我们一切念头的生起都是我们自己“本觉”的光明。这就是大圆满法的心要和基础。

            在“海洋”中,有小波浪,也有如“贪欲”、“嗔恨”、“嫉妒”等大波浪,大圆满的大秘密就在于当这些“大波浪”生起来的时候,立刻看穿它们的本来面目:“本觉”本身能量的鲜活有力的呈现。进而在大圆满修行者心中会产生一种革命性的智慧:

            狂烈的情绪不仅不能动摇你,不能把你拖回神经质的漩涡里,反而可以利用它们来加深、鼓舞、激励和加强本觉。狂暴的能量,变成本觉觉醒能量的事物。情绪越强烈炙热,本觉就越强化。我觉得大圆满这种独特方法具有非凡的力量,即使是积习最深、最根深蒂固的情绪和心理问题,都可以解除。
    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18 13:49
  • 签到天数: 464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21: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我这个心理师的角度来看,这是最彻底最根本的的心理治疗技术。让我进一步解读,尽管你可能读不懂,但是我相信这是西藏佛教乃至人类文明的甚至智慧之一:

           母光明与子光明的会合:即一切事物基本的、本具的性质称之为母光明(或地光明)它遍满我们全部的经验,因此也就是在我们心中生起的念头和情绪的本性,然而我们不认识它。而当上师指导我们认识真正的心性,也就是“本觉”的状态时,就给了我们一把万能的钥匙,我们可以用这钥匙打开通往全体智慧(或称母光明)之门,这钥匙我们称为“子光明”。

             而在另外一种说法中是:当念头或情绪产生时,子光明(本觉)立刻认出它是谁,认出它的自性(母光明)。在那个认识的当下,两种光结合在一起,念头和情绪即获解脱。

              在我们活着的时候,很重要的是修行母光明与子光明的相结合,以及让升起的念头和情绪自我解脱,因为每一个人在死亡的刹那,母光明都会大放光明,如果你已经学会如何认识。
    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18 13:49
  • 签到天数: 464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21: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3)行

            作者的上师敦珠法王说:“行”就是能真正观察你自己的善恶念头,每当有念头产生时,就深入观照它们的真性,既不追忆过去,也不幻想未来,既不允许攀缘快乐的经验,也不被悲伤的情境所征服。在这么做的时候,你试着到达和维持在完全的平静的状态中,一切好坏苦乐都消失了。


           如果你确实把这个法门修的圆满了,业根本没有机会可以累积起来;在这种无目的、无忧虑的舍弃状态中,也就是敦珠仁波切所谓的“无住、赤裸的自在”的状态中,因果业报律再也不会束缚你。但如莲花生大士所说:“虽然我的‘见’可以像天空那么广阔,但我的‘行’和我对因果的尊敬,却必须像面粉粒那么细密。”修行这样法门就如顶果钦哲仁波切所描述的:他走过一个美丽的花园,他完全清楚花的光彩和美丽,也能欣赏花的颜色、形状和香气。但在他心中却没有丝毫的执照或‘后念’。
    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18 13:49
  • 签到天数: 464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21: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4)果


              这样按照“大圆满”法次第修行的人,最终将获得的结果是——即身成佛。并且他们的身体会化为“虹光身”——即当他们命终时,可以让身体回缩到组成身体的光质,他们的色身会融化在光中,然后完全消失。这个过程叫“虹身”。在大圆满传承中,获得这样“虹身”例子众多。
    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18 13:49
  • 签到天数: 464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2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甘—才旦的关注,晚上好!谢谢肖胜林的关注,晚上好!祝你们天天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18 13:49
  • 签到天数: 464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22: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藏生死书—平常心的读书会〔中〕

                                                             第二篇  临终


             不好意思,如果说第一篇内容中,很多的佛教术语、也包括“大圆满”很让你有些“头疼”的话,是很正常的。
             因为也许在此之前你从未听说过“大圆满”,上面的论述和总结的意义也许就在于是为你的生命种下一个“大圆满”的种子,希望你有一天能够——生动活泼、心胸广大、直指本性!
             在书的第二篇中,作者俨然一变,从藏传佛教大师变为一名资深的临终关怀者,这一篇内容很感动人,也很触动人。
             如我在文中开头所说,如果你能够从这本书中获得一种正确的面对死亡的态度,并在心中清晰当自己的至爱亲人面临死亡时,自己应当以怎样的心态面对。这本书对于你来说就是是非常值得的了。
    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18 13:49
  • 签到天数: 464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7-6-9 20: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临终者最需要的是什么?

           当有一天,我们的挚爱亲人将要死去。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我们的眼泪和悲痛,而是我们对他表达无条件的爱,越多越好。
    进一步他们所想要的是:被真正地爱和接受。
           然而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和临终者一起,面对“死亡”的哀伤和悲痛。接受“死亡”的到来。
    作者举例子,一个母亲罹患癌症就要去世,当母亲想要和女儿谈谈死亡时,她的女儿却总是鼓励母亲“往积极方面想”,结果母亲必须把自己内心的想法,深度的恐惧、痛苦、哀伤闷在心中。

           我们需要陪伴着我们的挚爱亲人,坦诚的面对死亡的痛苦。直面死亡。从佛法修行人的角度看,作者相信临终是人们接受他们一生的大好机会。
           这句话很触动我。是啊,我们可以用生命最后的时间来整合我们的一生。所以,我们需要给临终者以鼓励,并且多给予他对自己这一生的信心:比如“你是一个多好的人啊”,“你这一辈子很有意义价值。”“您是女儿一生的骄傲和自豪。”······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也需要帮助临终者,最好放下心中的怨恨和愤愤不平,尤其是恨。希望他能够宽恕别人和宽恕自己,安详的离开。
            临终关怀的书籍中说明,如果一个人要放下包袱而安详的去世,必须从他所爱的人听到两个明确的口头保证。第一,允许他去世。第二保证在他死后,他会过得很好,没有必要为他担心。
    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18 13:49
  • 签到天数: 464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7-6-9 20: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们需以最深切、最诚恳的柔和语气说:“我就在这里陪你,我爱你。你将要过世,死亡是正常的事。我希望你可以留下来陪我,但我不要你再受更多苦。我们相处的日子已经够了,我将会永远珍惜。现在请不要再执着生命,放下,我完全诚恳的允许你去世。你并不孤独,现在乃至永远,你拥有我全部的爱。”
             对于临终者来说,他们需要学习“放下”,这样才能安详的离去。而对于临终者亲属的我们,也需要学习“放下”,明白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我们无需感到过分的悲伤,对于那些难以接受自己家人将要去世的人来说,可以让他们站在临终者的位置上:“想象你就站在一艘即将起航的邮轮甲板上。回头看岸上,发现你所有的亲友都在向你挥手再见;船已经离岸了,你除了离开之外,别无选择。你希望你亲爱的人如何向你说再见呢?在你的旅程中,怎样才能对你帮助最大呢?”这样的想象会让人在克服说再见的悲痛上有很大帮助。
             我相信,让我们的挚爱亲人,安详的死去,是我们能够给予他们最后最好的爱的礼物。为此,我们需要静静的学习和思考死亡。你就会觉得这本书里的话是多么的珍贵。为此,我们需要修习我们内心的“慈悲”心。

    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