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4721|回复: 65

柯云路文章赏析: 谁的灵魂更可悲(2 完整全文)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14 22: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外,还必须看到几十年前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对社会教化的影响。那时提倡“背对背揭发”,提倡“划清界限”,人与人相互提防,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事并不罕见,更不用说朋友之间。然而,那场运动的发生并非偶然,它的影响(俗称“流毒”)在之后的这些年并未得到彻底清算。接下来的商品大潮又将“诚信”、“仁义”等传统理念冲击得支离破碎。

      当下,不少有识之士已经在呼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建,须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身在其中的人对自己的要求或许就是这重建的一部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22: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告诉这位朋友,我在自己的人生中也曾多次面对逆境,我的应对是:
  一、坦然面对,认为这是人生的正常现象。有顺境就会有逆境,战胜逆境,人生会更精彩。
  二、专心做自己的事情。不放弃任何改变命运的努力。
  三、即使形单影只也不抱怨。不因为一个人的背叛而导致对整个社会的不信任,也不因此失去对未来的信心。
  四、忍耐。如果认为自己是对的,要能够坚持。逆境的改变除了个人的努力常常还需要时间,时间是最好的裁判。
  五、逆境是宝贵的人生体验,逆境使人对社会和环境有更清醒的了解。也会使一个人对身处逆境的他人有更多的理解和善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22: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3)抑郁症的自然疗法

在西方国家,抑郁症常常被称为“心灵感冒”,意思是说抑郁症像伤风感冒一样,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在我国,对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还不够重视,对抑郁症发病前的征兆也认识不足,常常是在发生自杀行为等意外事件后才知道是抑郁症,更不知道有什么防范措施。

  大都市白领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有的还过度关注自身的事业和前程,因此也是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的多发人群。

  心理健康知识在中国普及率较低,人们通常认为所谓疾病,无非是心肝脾肾胃肠及血管五官等处的病变,而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度相当低。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都市人在压力下患上或轻或重的心理疾病,但由于缺乏常识,很少主动就医。周围人也因为缺少相关知识而多报以冷漠,以为是“小心眼”,“想不开”,“思想狭隘”等等。这种氛围尤其使这类人群备感无助,讳疾忌医,长期遭受病痛的折磨而无法自救,近年来媒体对此类悲剧也时有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22: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理健康及心理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一直是我关注的领域,也写过几本书,常有读者写信与我探讨这方面的问题,讲述他们受到的身心困扰。这里,我特别推荐日本学者森田正马的一本书《神经质的实质与治疗——精神生活的康复》。

  所谓“神经质”(现在一般称为“神经症”)即是通常所说神经官能症的简称。这种精神障碍不同于通常所说的精神病。它是一种更轻一些的心理疾病。神经症大致可以分为:焦虑性神经症,简称焦虑症;抑郁性神经症,简称抑郁症;强迫性神经症,简称强迫症;恐怖性神经症,简称恐怖症;疑病性神经症,简称疑病症;还有神经衰弱性神经症,简称神经衰弱;癔病性神经症,简称癔病症;等等。

  森田先生是一位讲求科学、注重求实的学者,对神经症不仅有精辟的理论概括,亦有多年行医治疗的临床实践。这本书是森田理论的经典著作之一,系统阐述了森田心理疗法的原理与治疗实施方案。森田认为,情绪是人内部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有自身的自然规律,不可能任意命令它。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行为和设置来影响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22: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森田总结的情感五大规律既简单又很中肯:

  一、任何一种情绪,只要不对它增添新的刺激和干预,经过一个过程它自然而然会衰减。譬如,再大的悲伤也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淡化。无论是失去亲人还是遭受其他重大损失,悲伤总会渐渐平息下去。

  二、任何一种情绪,当造成它的刺激原因反复重复时,人有可能适应,情绪也会随之逐渐消退。譬如,身处一个噪声环境,烦躁的感觉一开始会很强烈,但是久而久之对噪声习惯了,烦躁的情绪也自然而然消减。

  三、任何一种情绪经过宣泄便可能衰减消退。譬如,愤怒填膺,发泄一番,便能够平息一些。

  四、有些情绪譬如对爱的渴望,被满足时就衰减消退。

  上述四条贯穿一个基本精神,就是要顺应情绪的自然规律:或听任其随时间流逝;或听任其因反复出现而麻木;或宣泄它;或满足它;它最终都会衰减消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23: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如果对情绪硬加干预,不断添加新刺激,它可能越来越增强。

  千万不要小看最后这一点总结,懂得了这一点,能够减去人生很大一部分烦恼。

  我们的很多焦虑是为焦虑而焦虑。本来,因为工作压力大已经很焦虑,如果对这样焦虑又十分不满时,就叠加了新的焦虑。本来,因为失恋很痛苦,又天天指责自己这样痛苦是没出息,结果失恋的痛苦没减轻,又为自己的软弱无能叠加了新的苦恼。

  森田先生的这本书虽然讲的是对神经症的治疗,也可作为一般读者搞好精神健康、促进生活协调与幸福的自学读物,因为对情绪的调整规律是所有人都适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23: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4)现代“灰姑娘”成功法(1)

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女孩,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我对这个社会大课堂既好奇又惶恐,好奇的是,好多东西都不曾经历过,什么都是新鲜的;惶恐的是,好多东西特别微妙,一不小心就会触犯这个社会,受到惩罚。

  她看过我的几本书,最喜欢《成功者》。

  说来巧合,女孩也像小说描写的那样,从边远的小村庄一下子踏入大都市,在辛苦熬得大专学历之后,靠亲友的帮助进入一家公司,有了两千元的月薪。但在这个岗位上,她干得很吃力。对比周围的年轻人,她常常很自卑。如果想胜任目前的工作并获得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学习。于是,她咬着牙边干边学,一段时间下来,发觉自己越来越没有劲头,压力特别大,对学习也产生抵触心理。一次一次的考试像过鬼门关,考试成绩将直接影响她能否在大都市待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23: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孩在信中说:“我是在专制和打骂中长大的,在别人眼里,我是个软弱可欺、唯唯诺诺的女孩。离开家乡后,我一直在内心逃避那段日子,也试图让自己看淡那段日子的影响。在都市生活中,我最怕被人瞧不起,怕被人看出我的无知与笨拙,也怕家人对我失望。我是一只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似乎是一个遥远的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我只好逃避,试图让自己待在虚拟的世界里,在那里寻找我认为理想的世界——没有责任,没有伤害,享受快乐虚荣的感觉。可是一面对真实世界,我又是那么的彷徨无助,不知该何去何从。”

  女孩讲了自己身上的很多弱点,包括心理障碍,特别请教我如何克服自卑情结。

  我告诉她,用不着为自己的自卑感而自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23: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有自卑感,会有自卑情结。许多表面看来非常骄傲的人其内心的自卑体验丝毫不比他人少,只是不轻易流露罢了。自卑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体验,没有自卑感的人不会对生活有深刻理解,同时也缺乏奋斗的人生动力。

  一个长相一般的女孩面对一个漂亮女孩,会有自卑;一个考试成绩不如同学的男孩,也会自卑;穷孩子面对穿着鲜亮的玩伴,也会产生自卑。成年了,熟悉的同学有所成就,还会自卑。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自卑的影子和自卑情结对人的影响。我认识一个男孩,打工时住过非常破旧的工棚,当年他望着那些高楼大厦曾暗暗发誓,挣到钱后一定要到最高级的宾馆住上一晚。后来他发展得不错,果然在挣到比较多的钱时到五星级宾馆好好消费了一番。

  自卑并不是坏东西。但如果一个人无法超越自卑,被自卑情结压倒,从而委靡不振,自卑就是最坏的东西。如果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曾有过非常多的自卑体验,但同时不甘于现状,奋发努力,他恰恰可能成为很优秀的人。

  我告诉这个女孩,对于目前的学习和工作,如果感觉压力太大,可适当减压。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任何一个步入社会的成年人都不可能不承担生活与工作的压力,一点压力都没有的生活既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幸福的。就如母亲为孩子的成长操劳,父亲为家庭的温饱奔波,这都会构成生活的压力,但人生的幸福与成就感也与此相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23: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年轻人有对未来的梦想,希望找到理想的职业。这不能算奢望。在解决了衣食温饱之后,可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学习寻找机会。机会永远不会自己找上门来,它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那么,如果自身条件不那么优越,该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我在《情商启蒙》中曾对年轻人讲过几句话:“自信积极,微笑乐观;不畏困难,轻松自在;不亢不卑,宽仁博爱;敢说敢做,拿得起放得下。”希望这个女孩从现在开始,为自己设计新的形象,从最具体最容易之处着手。比如训练自己敢于大声讲话,比如训练自己与人交往时善于微笑,比如走在路上挺胸抬头,等等。这些都是小事,都不难做到,真的这样做了,会发现自己有了一点变化,也会为自己找到一点信心。这就是一个好的开端,从这里出发,一点点走向成功的人生。

  有一句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美丽的人生也是从脚下开始。

  “从现在开始”就是最好的捷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23: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是一条寂寞的小路(1)

在许多文学青年眼里,我或许是个“成功者”。

  由此常有人请教如何写作,更有人直接将稿子寄来,希望我推荐相关的出版机构。我确曾帮助过几个人,找到认识的编辑,希望他们认真看稿后给作者“回音”(当今大多数出版社都有“恕不退稿”的声明)。印象中这类辛苦基本没有理想结果,稿子很少被出版社或刊物采用。

  后来再遇这类“请求”,我通常会婉言谢绝。
  但在谢绝时心里多少会有不安,觉得辜负了对方。人家信任你,以为你和出版社有“不错的关系”,你不过是不愿帮忙而已。
  近日又收到一封信,说自己“经二十二年研究,十五年写作,著成一书:共八十三回、六十余万字。为了完成这部书,翻阅收集资料之巨,连自己也数不清了;所付出之艰辛,泣血难以言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23: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这样的信,我颇有些为难,不知怎样回复才能不伤害对方。

  这些年我出过不少书,也有几位编辑朋友。但所谓朋友,平日并无来往,只是写好稿子先想到给他们看看而已。我认识的编辑都很敬业,编发好稿的愿望并不比作家写好作品的愿望低,“抓”到一部好稿,其兴奋不亚于作家。在我的经验中,名家投稿一般不会“漏读”,如果可用会尽早出版。这是名家唯一占便宜的地方。但我的书也常有辗转数家才获得出版机会的。当然,还有写好了的稿子放在案头至今不能出版的。

  这样说,有人可能不信,觉得故弄玄虚。

  中国目前的出版业已基本市场化了,出版社欢迎的是那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好的作品。经济效益自然指能不能赚钱,对社会效益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理解,但底线是不能给出版社惹来麻烦,符合主流方向最好。我的《夜与昼》、《衰与荣》在出版前就曾与编辑部多次沟通讨论,《衰与荣》更险些被“枪毙”。其中有一种意见,觉得作品“对黑暗面描写过多”,“会带来负面社会影响”,编辑部是“捏着一把汗”出版的。所幸并未有任何麻烦出现,自然是皆大欢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23: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我也确有几本书给出版社惹来过麻烦,详情不在文中叙述。

  所以,出版社出哪一本书,并不看重关系,主要看稿子。稿子不好或不符合出版要求,再好的朋友也不能出版。当然,两份水平相当的作品,一份出自名家,一份出自普通作者,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编辑部可能会“照顾”名家,这是因为名家的作品比较容易得到关注。我看刊物,习惯上也是先看有无名家作品;逛书店时也会留意名家的新书。

  话说回来,任何人都不是生来的“名家”,都有从无名之辈成长的过程。有的是默默耕耘数载才获得认同,也有“一举成名”的,但那是极少的幸运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天还是公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23: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年轻人告诉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表达“献身”于文学的决心。对这类年轻人,我常常泼冷水,劝他们尽可能不走这条路。1992年,作家梁晓声曾对我讲过一个趣闻,法国做过一项女孩子择偶时对男方职业要求的调查,在一百种职业中,作家被排在第十二位。记得当时梁晓声颇有不平,觉得法国作家地位太低。那次谈话又有十多年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比过去得到了更多尊重,相当一些人获得了较高社会地位。然而,单从作家这个职业来说,比之十多年二十年前,地位似乎反下降了不少。据我所知,出不了畅销书的作家日子是相当清贫的。我不知国内是否有女孩子择偶时对男方职业要求的调查,如果有的话,作家这个职业不知能否进入前三十位?

  几年前,深圳的一位年轻人和我有过通信。他就职于一家媒体,喜欢我的书,对我进行了几次采访,其间谈到写作。他说很想辞掉现在的工作,以“柯老师为榜样”,靠写作为生。

  我立刻告诉他,绝对不可以这样做。

  很多人羡慕作家,以为写作是名利双收的职业,但他们并不了解作家的辛苦。

  书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之前还要有大量知识与生活积累。这是一门付出常常得不到相称回报的职业。许多人用多年心力写作一本书,却可能不得出版,有的即使出版了也默默无闻,悄无声息地没在书海中。只有很少的作家有面对公众的机会。当人们看到作家面对的鲜花和掌声时,并不知道这一瞬间的光荣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的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23: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的路很窄,也很寂寞,许多在这条路上奔走的人也许穷极一生的努力却毫无收获,那种打击是很多人无法面对的。

  所以,我对年轻人的建议往往是,将写作当成一种使精神得到陶冶和升华的业余爱好,不让其承载那么多的人生功利。随着社会的开放,人们面对的选择越来越多,如果用同样的时间和努力学好一种技能或掌握一门外语,可能会使人生得到更大的发展机会。当然,如果你明白了这些道理,仍将写作当成享受,那么,在书桌前坐下来开写的前提是,有一种职业保证你衣食无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23: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孔子新传》有感

几天前从中关村图书大厦买回几十本新书,其中一本为《孔子新传》。作者金景芳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2001年已经去世。这本书应为他的封笔之作吧,是他和两个弟子合作完成的。书是现今流行的大开本,设计儒雅。我买书除了看内容,书的装帧设计也是重要的选项。一本有用的书看到封面就感觉舒服,翻看内容时,文字的版式编排亦很漂亮,我一般就不再犹豫了。

  孔子是对中华民族形成巨大影响的人物,有关他的著述我读过很多,孔子的书是我常备案头的书籍之一。

  这本书讲到孔子一生满怀政治理想,曾带领弟子们四处闯荡。在周游列国十四年之后,回到曲阜,斯时已是伟人的晚年。除了继续一生的教育事业之外,还亲自为《周易》作《传》。《传》的意义深远,因他作《传》,后人才对这部深奥难懂之书得以窥见其中的奥秘。

  特别引起我感慨的是孔子的晚年。当他周游列国归来时,19岁就嫁给他并与他一起历经人生忧患的夫人在一年前已经病逝,离别前没有来得及再见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23: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夫人病逝三年后,他和夫人所生的唯一儿子也不幸死去,年仅五十岁。古人把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称为人生三大不幸。孔子曾经历幼年丧父,晚年又连遭丧妻丧子之痛,这对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

  儿子死后不到一年,情同父子的得意门生颜回夭折,年仅三十二岁。接下来,跟随他时间最长的弟子子路又在他国的一场内乱中被杀。得此消息,伟人终于病倒。他生前吟唱的最后一支歌是:“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七天之后,与世长辞。

  孔子死后,弟子们为他守丧三年。子贡在墓旁修筑草庐,足足守了六年。而在其后的两千多年中,孔子更得到了后人各种形式的纪念。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深厚,无可替代。直到今年,曲阜还举行规模宏大的祭祀大典,可谓备极哀荣。

  夜晚,我到户外散步,深秋的乍冷还不很习惯。这是一个没有月光也没有星光的夜晚,只有昏黄的路灯。我沉浸在对孔子晚年境遇的惆怅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23: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孔子新传》,使我对伟大的孔子在生命意义上有了更深入一点的新鲜把握。

  孔子一生坎坷多变,留下许多故事和传说。但任何一个伟大人生都是非常具体和特定的,有着与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

  后世看伟人,往往看他的成就,他的光荣,他所受到的纪念。然而,“古来圣贤皆寂寞”,许多伟人生前不仅是寂寞的,甚至是痛苦的。他们因其思想超前而得不到世俗的理解,许多人活得贫病交加,穷困潦倒。

  人活一世,许多人都有自己的志向。那么,想按照自己的志向做成一点对人类很好的事情,坚持是必须的品格。孔子在这一点上很了不起。他生于春秋战乱的年代,在周游列国的奔走中,以孔子的智慧,为当权者出谋划策而得以荣华富贵,他是能够做到的。但孔子为了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从不阿谀奉迎,即使得不到当下的成功和成果。

  历史是公平的,最终,孔子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一脉,而孔子本人也因其人格的伟大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

  他是受之无愧的。
  由此想到,一个人要做成一点事,一定要纯粹。要终极。不能搞机会主义。
  这对于现实中的我也是有意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23: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文学仍是灵魂的展现(1)


  网络风靡以来,听说过一种写作软件,其作用被使用过的人吹得神乎其神。安装上这个软件之后,只要打开电脑,输入相应的程序,同时输入自己要写作的主题和某些关键词,电脑立刻会出现大量参考文本。写作由此成为一种技术而变得相对容易,不再需要灵感和创造性。据说当下一些写手就在利用这种方式写作。

  我对新鲜事物往往会很好奇,对这个软件亦然。但由于它对我的写作没有意义,我至今对它的了解也只限于此,只觉得人类科技的发展实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最近的“抄袭门事件”使我对所谓电脑时代写作有了新的思考。

  安意如的两本畅销书《人生若只如初见》和《思无邪》被指抄袭,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安意如终于作出的回应并未否认自己书中的文字部分来自“很多前人”,但同时她也强调,自己所做的仅仅是“借鉴”,是“疏忽大意”的结果。

  那么在当代,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写作究竟是什么?

  特别是当各种粗制滥造乃至抄袭剽窃盛行的今天,文学写作还有没有严肃探索的必要?

  当然有。
  严肃文学还有严肃探索的必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23: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中国是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重叠的时期。

  这种重叠既是社会形态的重叠,也是哲学、美学及整个文化思潮的重叠,自然也是文学形态的重叠。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坛,以上三种形态的文学都有着纯粹的表现。

  十足的现实主义与十足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都呈现出琳琅满目的作品,然而哪个主义的绝对表现都没有获得真正的成功。现实主义得发旧的作品无疑正被人们厌弃;先锋得只剩抽象形式的作品也在一轮一轮枯萎。于是,我们看到了现实主义向先锋的悄然靠拢,也看到了先锋文学向传统叙事不做声明地适度回归。

  造成这一切变化的既有市场文化的压力,也有来自文坛的纯粹的评判。这种评判是否完全洗净了商业污染还不得而知,我们大抵能够确信的是,这种评判多少反映了文学在当代的基本要求。无论时代的社会文化形态如何繁华,文学作为人类特殊的精神产品必然满足着(同时也制造着)特殊的社会精神需要。

  文学在今天仍是人类灵魂需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