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如影

辟谷初记

 关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2 20: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影楼主的三笑说的好,笑的也适时,我的老师孙思邈的确活了141岁,而且《千金异方》是老人家在
" f5 ]# R% i! G9 w+ u
" i( ~* M# g( N/ W* y, P4 T' T6 n130岁以后才写的,可见当时老人的思维清晰,肢体灵便,否则怎能在为人治病之余,再握笔写书呢 。2 v4 _1 o) Z9 U

- a$ H2 m& r. z7 i% _; i* \1 X& o我没你那么高的境界,也没太多的舍望,所以二笑足矣 。我的祖母,外祖母,太外祖母,包括老父亲
, z7 g: n! }$ p5 p' H' K- t0 e* j6 ?! ~
( T! y$ M0 t# j" G都是说着话走完人生旅程的 。所以我的一笑应该是侍奉长辈到含笑与我告别人生,我在离去时也以同
3 C. U5 ~" ~; z6 w- e$ b  U8 F$ M  h) ]: ]
样的方式与子女告别,(十多年前父母都能与我全家辟谷); 我的二笑更简单:在有生之年尽已所能
5 N9 {; |2 A8 m; y' h+ @/ e8 q( u  d# k" b- e5 l- j' p( U5 j5 g- k
做些有益于人类的事,不汪人生此行即可…………二笑足矣……足矣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21: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影 于 2009-11-12 21:16 编辑
% `& K- ]. I! `% e0 }4 F' f4 Y4 w  j5 t6 A0 n
我没你那么高的境界,也没太多的舍望,所以二笑足矣 。我的祖母,外祖母,太外祖母,包括老父亲+ W2 k4 C: \$ T! M
都是说着话走完人生旅程的 。所以我的一笑应该是侍奉长辈到含笑与我告别人生,我在离去时也以同
" Y0 Q9 ^- J* A1 `( t- G6 n样的方式与子女告别,(十多年前父母都能与我全家辟谷)
) X2 w  Y) r  A( i+ W----------------------------------------------------------------------------
! ]) F6 Z5 r0 ^9 {) o( N. o1 P能够达到二笑的境界很不错了,据我现在的悟性的理解,三笑(指不死)应该是指精神境界,肉体的最高境界止于二笑(指不老)。我真羡慕你家,有深厚的家学渊源,真正称得上是“道家”了。我一直希望父母亲友都能达到以这样的方式告别人间。我认为一个人死了,其家人还为其哭哭啼啼,那么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这个人的人生还不圆满。你们家辟谷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了阻力,相信家族后代也会延续这样的传统。而我还在起步,要让我们家族达到你们家那样的境界,还任重而道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20: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影 于 2009-11-13 20:29 编辑 3 I$ `/ f7 n$ B' K6 n7 E

# W$ u- x1 V# S' {1 _4 a8 w至于无灾嘛,由于“灾”属天祸,难以逆料,你修炼得再好,出门被车撞倒,或者被天外一颗飞石砸到,这都是意外事件,不可预料,只好算你倒霉,白修炼了。7 b6 Z+ j% M/ d
------------------------------------
5 R; |, |/ |7 A5 a) }2 E  ]对这段话做些补充。实际上,对于一个得道之人,他也能预知“天祸”,当灾祸突来之际,他可避可迎,避之可全身而退,迎之则舍身忘死。一般人不解,以为他的灾属于倒霉,而不知是他主动迎上的。最典型的例子,如汶川大地震时,那些奋不顾身地救人而舍身者。这虽是题外话,与文章主题无关,但读者须明辨察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20: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影 于 2009-11-13 21:34 编辑 " U4 B1 H& D; \: g9 g& v. p1 _1 ]
: y8 s2 G$ H% t8 j! t; Q
(七)2009年11月13日, f. e% z. F* t9 |, X
6 J8 ]1 b0 e+ m* ^" C# s
今天,辟谷的第20天。喝了些水,没吃东西。
. k( U0 p  z4 P
  h& G& ^+ K  b7 S0 b; j5 K2 s. I读者可能注意到,从前天“斋戒一日”开始到今天,我只喝水,没吃任何东西,这是因为“斋戒”结束之时,我就有意地想换一种辟谷的方式,尝试一下全辟。这次辟谷,我原计划是半辟15天,这也是因我第一次辟谷,出于谨慎的选择。但半辟三日后,我已知坚持七日应不成问题,七日之后,我已知15日也不成问题,15日之后,我已知道,只要愿意,这样的半辟,坚持到永远都不成问题。当然,永远辟谷是不可能的,也没了趣味,毕竟人间还有那么多好吃的美食,永远不去尝实在舍不得。
2 J  c4 ~% V9 K* ~: {' T/ c% U& u4 y8 s
我的辟谷若在15日后结束,就算是完成了任务,不算圆满完成,也算是及格了,若打分数的话,可以勉强打70分。但我决定继续下去,同时也因为我开始写作这篇《辟谷初记》,为了写好文章,也应该持续一阵。那时候我的辟谷结束日,也就以我的文章完成为结束,哪天文章写完,哪天辟谷就自然地结束。2 K9 ?0 F6 ^/ A2 F. g
8 C1 W, m4 M, l7 K+ L" D
第一次辟谷,我没想过选择全辟,我想第一次还是应该以保证辟谷的成功,从而积累信心为首要目的,因为只有成功了,才会有信心,以后的第二次、第三次才会更顺利。15日后,当我完成了“出师告捷”的任务,那时我仍未去想要全辟,以为全辟是下一次的事。而到了斋戒日,我就想,既然已经完成任务,没有了失败的包袱,为什么不就现在试试全辟呢?于是读者就看到了从前天到今天我这三天的全辟,我的想法也很简单,过一天试一天,吃不消大不了再恢复到半辟状态。
7 D8 \& Z* U: x) \) d2 E3 J) x. t2 b
前文我提到,辟谷分全辟与半辟,这是比较粗略的划分,以下我再做些补充。' G% F( k, W  B% H
4 k0 T* Q2 x6 S8 d, j. W- m& u% m
辟谷可分全辟与半辟两大类。全辟又可分全辟水、全辟谷、近全辟三种。全辟水是指不吃也不喝,滴米不进,滴水不沾;全辟谷指不吃任何食物,但是可以喝水;近全辟则是指喝液态物,除了喝水,还可以喝带有营养成分的水,比如蜂蜜水、果汁、饮料,以及热汤等等。半辟包括半辟谷、近半辟两种。半辟谷除了上述食物外,还有如水果、花生、核桃、红枣、杏仁等,均可适量进吃,以不感饿为止。近半辟则是针对有心理负担或体质特别虚弱者,可以吃一点素菜、稀饭、面条等,但尽量不沾荤。
4 v/ s+ ?3 A6 g3 f0 M2 E
" u& r6 X, ~  r, u2 f0 [这三天的全辟,我主要是喝矿泉水。但是入冬以来,气候越来越冷,上海的气候呈反复,忽热忽冷,我一直都穿衬衫,今天终于受不了寒,添了一件外套。今天白天喝的矿泉水还是凉的,晚上再喝,就感觉身体冷得受不了,于是将水烧热。所以说,以后几天的全辟,喝水就要喝热的。* \- P/ b- k) t4 T0 I  F

2 ^% v/ d4 c  K4 T: C# K# y我觉得,普通人刚开始辟谷,季节变化会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像我父母都已上了年纪,第一次辟谷,应当选择一个合适的季节开始。我以为,明年春夏之际,可以让他们尝试辟谷,那时候,天气热了,阳气也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2-5-26 10:2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辟谷初学

    发表于 2009-11-13 22: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开始,也是很好的成功基石!支持!快乐美一天幸福每一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3 22: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影楼主,你好,再次拜读楼主的帖子,发现在19#帖中,咱们在渡人和渡已的问题上彼此都没理解对方,
    ! T3 I5 X" p" J# F3 y( |
    ) Z3 `4 S# ]* a* u所以有必要再探讨:以我之见“渡人与渡已”是无法捷然分割的 。阴阳鱼的阴消阳长,阳消阴生是交替& A4 Y5 p% H2 \; b

    , J$ J$ r4 _) D4 P. ]进行的,这是自然法则 —— “道法自然”—— 是你 、我向往的境界,所以“失道而后德”,你我都在3 \) \% v6 c4 @

    7 \3 [( U  j' w& U以德修“道”,如果说“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话,我们的“德”尚未足,又何以补道——所以仁 、义3 ]0 y& d; v! m# b  B% x
    - ~( X  g3 f7 g* B0 y! J- P! a
    礼 、智 、信 、善 ………… 甚至我们的言 、行 、举止都在修德,又以德修“道”………… 你从家人  O% C' E' c4 p1 F- O
    6 n- I: t9 C$ T. m! E2 R' {2 b  V
    开始,我又何尝不是以身边人优先 。地藏菩萨发大愿“地狱渡空方成佛”—— 不也是“以渡人之德来渡% A6 i! R2 M7 U; l: w
    ; `- U/ f; M  g; F3 x0 j
    已”吗 。其实你我都在渡人的同时渡已,不过你用的是“无为大法”,对我而言却是“有为之法”,不仅$ p9 p: B% X- {4 o. ?! I- ]
    6 w  B2 R7 l& ?  W/ o6 N$ X3 L
    境界低下,且有道破天机之罪………… 明天开始罚自己一周断水辟谷 。(每月中旬一周的辟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22: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兄,你好,你说的“渡人与渡已”是无法捷然分割的,这句话非常好,由此可见,在"渡人与渡己"的问题上,从根本上说,你我是没有分别的.当然没有分别是在"无为法"的层次,它是无形的,而在"有为法"的层面,我自己选择"先渡己再渡人",当然这个选择是适合我自己的,别人不一定适合.说到这里,我们不妨以佛教为例,佛教有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之分,不过大、小乘是大乘佛教兴起后的分别,那些后来的持比较开放态度的佛教徒自称大乘,他们就称原来的相对保守的佛教徒为小乘,后者从未自称小乘。大、小乘的称呼应该是中性的,只是为了区分上的方便,并无褒扬或贬低的意思.我曾跟一个信佛的朋友谈起大、小乘的状况,我说目前佛教显露出来的种种流弊,其实正是大乘佛教带来的后果,隋唐时期大乘教传入中国,那时候弘扬大乘,是适合的,而现在则是大乘教衰相的开始,它的摊子铺得太大。现在的佛教应回归小乘,而道教倒是应该往大乘的方向发展。所以别人常问我,你开悟成佛成的是什么佛,我常说是小乘佛,而不说大乘佛,一知半解的人就说我,哦,那么你还差一点,你还要继续往上修,我也就笑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3 22: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恭贺楼主,从辟谷第18天进入自然全辟谷状态 。赞尝楼主对辟谷的分类 。8 K- K4 |2 R& j) I: g: d
    - S+ X' I$ A- F; u. `+ k- N/ d
    感觉楼主对父母辟谷时间的选择也很有道理 。有点小小建议,楼主应该与父母
    9 ^1 u8 G# n& Z0 R0 [7 d- f. u1 p2 o& ?/ S4 e. `& M; t% y& ?
    同时辟谷,你当然是全辟,两位老人选择半辟为好,而且第一次以尝试为主,一切% Z1 p% R. t! p) |) y- g3 E

    - G5 C# m+ i5 x3 K- K随缘为好,见好就收,如能让老人感知辟谷的甜头,叔叔 、阿姨们辟谷的事就
    4 ^; ^$ f% |& j9 \& t( p" V$ f4 b' ~6 s9 ?" O. z
    不劳你费心了,对吧 。祝楼主事事如意称心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3 23: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影楼主:见你帖中谈到上海天气很冷,应该是上海人吧,不知家离四川南路远近,四川南路的六中) B. b$ x2 H# Y. y( A* q: h

    6 K. V2 n- [+ i, R6 k( A- J8 F  A) Z是我的母校,八月份到普陀山旅游来回都在上海转机,本来想到市区小住,生怕母亲担忧,只好作罢 。3 U1 a" X& ]9 J0 b

    2 G: }/ C! F! c3 L% S不知几时有返母校的机缘…………怀旧 、怀友心切…………(十多年前在一次经验介绍会上,曾与我! n  ^5 d. w2 e9 O7 H
    6 _) ?. @* t7 ^6 ~" }
    的大队辅导员老师相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3 23: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如影楼主的辟谷经历,真是让人佩服,虽然你是第一次辟谷,发现你在养生和辟谷方面的知识很渊博,希望能向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01: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影 于 2009-11-14 12:22 编辑
    # g3 U- z9 ^) n, [+ e1 F
    / v8 m/ m/ ~" W7 k& `; _) a(八)2009年11月14日
    : ?+ n4 ^/ F' H( e, c. a, J! B
    1 B4 n, s+ O3 G3 o  T我与父母住在一个居民小区,平日里晚饭基本上去父母家吃,若公司加晚班,或者外面应酬,就预先打电话给他们,说晚饭不回来吃了。白天在单位里,中午吃饭,我们几个同事一般就是叫外卖送的盒饭。这是一家小公司,是我与几个同事合伙的,算是混混日子。这次我要辟谷,我先跟同事打招呼,公司里每周就去两三趟,再说许多工作可以拿回家做,公司少去也没关系。这些安排停当,就准备辟谷了。+ S+ u0 D& m" u% \4 P9 r) J
    6 g1 o* ~$ k  t$ W) j3 H, S
    当当网上买回来的两部樊馨蔓的书,已经送给父母读了。母亲很感兴趣,她读得很仔细,虽然读得慢,也不知不觉看完了一半。父亲一开始不怎么积极,几天才看了十几页。那天晚上,在餐桌上,我半开玩笑地说,明天我要辟谷了!父亲脱口就说,别找死啊,过了一会,他又说,你要辟谷也好啊,倒省下我们许多饭粮了。母亲在旁也劝我,这要有老师带的,自己不懂,辟谷会有危险的。我知道这是她刚读了樊馨蔓的书,李一道长在书里劝说,普通人在没有老师的带引下,最好别自我辟谷,有危险。李一道长为了谨慎起见,这么说是对的。但是,父母并不知道我已经开始了几个月的道家内丹修炼,我对于辟谷是有信心的。& l9 g# a- L' `# J

    ' H" g2 S  r4 n  z" C  p5 z我是今年五月开始道家内丹修炼,父母并不知道,不是我想瞒着他们,而是因为他们不能理解,我也就不告诉了。其实道家我很早就接触了,早在20年前,也就是1989年,在我大学毕业前夕,我买了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道德经》,另一本是《六祖坛经》,这两本书也从此影响了我的人生。后来在1997年,一个偶然的机缘,我悟了道。什么是悟道?悟道是道家的称法,佛家禅宗的称法叫做顿悟、开悟,我个人比较喜欢“顿悟”这个词,若按道家内丹学中的性命双修的理论,可以理解为性功的修成。这是后话,暂且不提。9 L; m+ i, M4 `1 I: B$ V

    ( k) K1 y0 S6 w  c9 n! A/ k今年“五一”长假,我逛书店,偶然看到一本关于道教养生方面的书,其中有一篇谈论静功疗养的文章,文章作者名字叫陈撄宁。陈撄宁(1880-1969),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
    7 L# b$ O5 R- j" y1 K# O% h( i/ N+ @& k9 }& f
    今天,道家内丹学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海内外有识之士已经把内丹学当做一门科学来研究。回顾现当代内丹学的发展历史,内丹学能成为一门科学,与两个人的贡献分不开。一是胡孚琛,另一个就是陈撄宁。
    . f- c- {% w, f9 b: ]# \6 B
    " ?% a* W5 _+ S/ ~胡孚琛是当代内丹学的扛鼎人物,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早年胡孚琛就是受陈撄宁的影响,立志研究内丹,后受钱学森的委托,以三万元的社科基金项目“内丹学与内丹哲学”起步,求师访友,遍及民间,历时20年,终于将内丹学从带有迷信色彩的道门中领将出来,成就为一门科学。如今胡孚琛的内丹学研究早已炉火纯青,影响所及,流播海外。
      L. m4 S. F9 w" Q+ t! _% i1 `; Y9 d; p% y- J( }
    可是,当我们再来回看陈撄宁,对他的一生及其功绩做出评价的时候,我们内心滋味的感受五味杂陈。9 ?* e. s; U5 G3 I0 d

    ) ~5 F  F: p, l) A/ K在中国历史最动乱不堪的年代,在道教处于最衰微败落几近覆亡之际,是他——陈撄宁,恐怕当时已经没有第二个人,也只有剩下了他——陈撄宁,将道教中最核心的绝学——内丹学,从道教中剥离出来,以“仙学”的名义,从而避免了覆巢灭顶之灾。在当时,陈撄宁几乎以一己之力延续着道教一脉香火。但陈撄宁本身并非道教中人,他不是道士,他只是一个学者,一个毕生热爱着道家文化的民间学者。今天,随着时间的推移,回顾历史,陈对中国道教所做出的贡献无论怎么评价都不为过。正如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吴亚魁君在为陈撄宁作传时所言:“每当我们意欲找寻道教振兴的力量之源时,陈撄宁先生总是能够为我们提供最有价值的精神财富与思想养料。”
    0 r1 W/ w5 E4 R! d) h2 C+ Z! l* |# y. S
    今天,11月14日,辟谷的第21天。不吃东西,也不喝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02: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影 于 2009-11-14 02:15 编辑
    % G0 V! c; A3 t( M) |% ^  ^, e
    ; P1 Y  C( y: r7 X9 k9 q龙兄你好,父母辟谷时我当然会陪着一起辟谷,不过全辟我受不了,倒不是真的受不了,而是我嘴馋,贪吃,不过我吃的倒不是鸡鸭鱼肉,而是零食,瓜子、花生、话梅啊之类,以前我一吃这些东西饭都可以不吃了,夏天也喜欢吃冷饮,要我全辟,光喝水,那太枯燥。我这几天全辟也纯粹是心血来潮,没准过两天就要嘴馋了。但我这人虽馋,主要是零食,平时吃饭吃菜倒是很少,所以我觉得半辟是最适合我这个人的性子了。
    5 a1 q* H  N" l2 x8 N# e% e4 r# y上海这几天开始转冷,越来越冷了,我家现在住浦东。( _0 M) H3 i: j: D: F
    你是市六中学的?哈哈,那么我们是校友了。我初、高中六年都在六中,我是86届的。我报两个名字,特级教师曹雅娣,教政治的,化学教师吴永茂,这两个是六中最有名也是最有能力的教师了,都该知道吧?
    ( r$ ^" W7 Y0 B; M& B5 e: V1 A, @现在母校早就没有了,高中部90年代与金陵中学合并,初中部前几年被兼并成格致初级中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02: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影 于 2009-11-14 02:18 编辑 ; N0 v: ~/ Z' K  E
    0 l' ~% a" H( c) J+ W( v" [
    转一篇我编辑撰写的六中简史。
    ) s+ i/ D  q' {2 C: e/ ~  }& g$ h8 F
    《市六中学简史》) G- ]$ z2 F0 V* u; z+ G
    / d7 p! W$ ]: |  P& }" N
    上海市第六中学,简称市六中学,创办于1871年,原名晓明女子中学,由天主教会主持办学,校址为四川南路35号。1950年起,由上海市教育局管辖,是上海市首批市立学校之一。1953年,改名为上海市第六女子中学,并先后兼并私立建德女子中学和建秀女子初级中学。1967年,改名为上海市第六中学,男女兼收。1992年9月与上海市旅游服务学校置换校址,迁至延安东路160号。1997年6月,兼并红光中学。2001年7月迁入现校址长沙路35号。2003年9月1日,正式更名为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http://d6.hpe.sh.cn)。格致中学(http://www.gezhi.sh.cn)也是一座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名校,始建于1874年,目前属上海市重点中学。
    0 R; k1 M3 o/ ?2 t  j2 `" O. L' O3 U& b
    市六中学解放前至1951年由修女赵承俊任校长。1951年之后,先后有董世祝、涂育明、姚灯尹、姚仲明、刘巽琪、沈耘任校长;丁曙、邵爱玲、王宝林、梁国钧任党支部书记。现任校长曹跟林,党支部书记丁蓓华。学校遵循前身晓明女子中学的“晓知明理,多才多艺”的校训,传承格致中学“格物致知,求实求是”的优良办学传统。
    3 X! W* B! I, v- J* C3 a! X' [' u- R
    市六中学是黄浦区最早设有奖学金(董氏奖学金)的学校。已故校长董世祝将毕业生捐来的巨款作为校奖学金的基金,鼓励学生不断进取。1982年以来,已有千余名学生获得过董氏奖学金。; H3 K$ L  c$ [
    : _5 |) v7 v: X
    对于上述介绍,需要补充的是,在1992年市六中学与上海市旅游服务学校置换校址以前,曾有一段时间传闻市六中学将与附近的上海市金陵中学合并为一所学校,当时两校的教师已开始了调剂与交流,学生们有时也会跨校上课。后来市六中学高中部被并入了金陵中学。因此,市六中学在2003年正式更名为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之前,它就已经属于初级中学了。而高中部被并入金陵中学的时间最迟应不会超过1992年的两校置换时间。
    % T- E5 z& ^. C: K- W4 @( i- l3 e$ r" I, X5 Q0 ~; x% N9 H' X+ t
    本人初、高中均就读于上海市第六中学,时间为1980年9月至1986年7月。而我高中时期的授课教师(高中部)后来大多在上海市金陵中学。$ [+ h6 o* @2 G: ^7 R

    4 @8 W9 K8 Y. F8 ~8 x掐指算来,从1967年起,到2003年止,“上海市第六中学”之校名在长达130多年的校史上只存活了36年。" _' T& e+ y6 ~8 k3 [
    ! a7 V9 Q& {( [! B* o) n. k# o
    如影 参考百度搜索写于2007年9月1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4 11: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真的很棒,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么热爱,你说的《六祖坛经》,我昨天也刚从徐家汇大众书局买回来在看,我也刚辟谷,今天是第二天,呵呵,我也发了帖子,希望能得到你的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4 11: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如影楼主,为我找到了母校,并且重温母校历史,再认母校的变迁…………* ~! Z) f1 `/ D' z9 X
    - W- b& G' n9 A: h/ ]8 ?
    难怪你称我道兄,原来我们是校友吗,以后应该称我为学兄才对,我这个学兄可& h; ]* N" G( J
    & K3 [) J, ?6 X# S* U& C6 x! L
    是当之有愧的啊,告诉你,我董世祝我的老校长,做学兄够格的吧 。也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4 11: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兴时也会出错,特此更正:应该是:“…………当之无愧…………我的老校长是董世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11: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影 于 2009-11-14 11:59 编辑 . ^& b0 Y$ j9 T7 Z! c7 ^

    - W1 _/ n. o$ k4 L2 a1 w哈哈,真是学兄啊!失敬失敬!我上学的时候,董世祝老校长应该去世,但我获得过他的几次奖学金。我猜学兄年龄当在50岁上下,50岁以下居多,因为你不可能在67年之前入校,之前还是女校呢。这样算下来,你老母亲年纪应该还不到80岁。呵呵。六中以前是与市三女中齐名的女校,据说是因为后来造反太过头,被压制了。我发现我读的学校都挺倒霉的,小学被合并了,成为今天的报童小学,大学(科技大学)被合并成上海大学了,中学也没了。我成了三无学校毕业生,真正是合道,出有入“无”了。哈哈!
    ) P% W3 O2 L  ~6 a" A
    . N/ n0 h" }4 Y. l4 d三月学辟谷,你好。也是上海人啊!看你的说话,你的年纪还很年轻吧,20多岁?你来日方长呢,要静下心来多读中国的古书,宇宙人生之智慧皆在其中。你的贴子我今天晚上会好好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4 13: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学弟,你正好猜错了,我的老母亲已九十多了。你推算的那个老母亲的年令只不过比我大几岁而已 。
    - G" s% A7 M* x. z+ s! K& n1 B  N
    # N8 F. i! b" e# d% c2 D6 u0 S你难道忘记我的特此更正帖子了,还有我35#帖中的也许后面的省略号。(不好意思,省略的是“如果
    ; T* J3 X5 b0 Q1 G$ q; T
    $ h' u( O8 h7 `在你的啊姨 、婶婶中…………说不定还能找到我的同斑…………)楼主学弟,再向柯云露学点心里学吧
    2 n4 q$ L. Q8 \8 [/ N; ?& X6 _4 u: ?" f4 D9 K9 \# d- ?6 \$ v
    有益于你的写作,有作品出炉记好了第一时间通知我,我等着拜读呢 。还有,我有好多要写的东西,又& H1 \* c9 Z# u) j  R( E8 d

    $ `8 n; ]) W. J9 Y有太多要做的事,看来写的任务学弟又是当之无愧了,六中的文理可都是强项啊 。我的文学老师( e! B4 `% a7 K# K7 k% f

    2 K9 ~- C% m7 T+ B候学求文革中可是继邓拓 、吴涵,廖沫沙后的第四位文人啊…………越说越远了,希望今后相互' ?: G8 U( S# |* M" ?8 _& [2 F

    : t' m& a7 O0 S, v( l& |6 X学习,多多合作。好了,要去为老母亲做饭了,一会见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13: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哇,真是失敬失禁,我不仅要磕头表示失敬,我大小便也要严重失禁了!我不能叫您学兄了,您的年纪已是我的父辈,我要叫您学叔学伯了。原来您是在六中改名女中之前就已经入学了,那该是什么年代啊?是五十年代解放初的时候了。那时候也是董世祝校长在任之时。您说的柯云路心理学也就是指《大爱》之类吧,我已经不用学了,但他的作品对我父母、亲友等人有用,我会买来送给他们读的。我的作品早晚会出版的,但不是现在,这个我自己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4 13: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哇,真是失敬呀,我在我的帖子里居然称龙在江湖前辈为龙兄,真是罪过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