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津自知者明也 于 2016-11-16 08:44 编辑 ( ^0 @* @: P$ I5 ?' [" U( j# y+ w8 P/ A4 q9 d- P
“带你走近我的阅读视界” 3 u+ F) b* O* q* I( u5 B9 } - m+ ~# o" P) O8 k , |) ?5 @0 i2 O5 l# l2 r( W4 ]我先说一说我为什么给大家讲阅读吧。第一是,我这个人比较喜欢读书,而且读书有瘾,一旦拿起一本好书就舍不得放下,非要读完为止。第二,因为推荐新书和好书也是我的工作内容之一,而我又近水楼台先得月,在编目这个岗位上有机会能够一一过目咱馆购进的所有新书,所以就更助长了我对好书的瘾啊。第三个是,伴随孩子成长的脚步,我对“阅读研究”这个课题也越来越有兴趣,并且打算把“阅读研究”作为一个长久的科研课题做下去。我想,凭借着这些东西,我还是比较有资本给大家讲讲关于的阅读的东西的哈。 # P: _& ]' ?9 N9 D. a2 h - l5 l0 _5 m( m0 f, z当然了,我的阅龄也并不长啊,才仅仅六年而已。也就是说,我是在三十岁之后才开始走近阅读世界的。三十岁之前,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我除了那些必读的教材与课本之外,我仅仅读过几本金庸的武侠小说和席绢的言情小说,仅仅是几本啊,数量在10以内。所以,我是没有资格来劝说今天在座的大学生们要多读书的,因为,可能大学时候的我还不如今天在座的你们呢!正因为如此,我也不提倡这样的说法啊,比如说,一个人在中学以前必须要读过哪些书、在大学以前必须要读过哪些书、在某某年龄段必须要读过某某书等等,我是从来不相信这样的说法的。依据我个人的经验,我认为,读书,什么时候都不晚,哪怕你已经四十岁、五十岁了,只要在你还活着的时候,你能走进阅读世界,你就是幸运的! ) `) \4 G$ i0 U. L 0 ~* u& E. {9 _; q2 V3 z p当然了,老话自有老话的道理,如果你有机会更早的走进阅读世界,那么你的人生可能走的会更精彩、更随顺,因为同龄的你,经过阅读的历练,可能要比同龄的其他人更具成熟的观点和内涵。所以,我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呢?那就是:阅读,是个人的事情,无关乎他人怎么说、怎么想、怎么看,只要你自己乐意,什么时候读、读什么、怎么读,都由你自己说来算,而这,就是“阅读艺术”。阅读艺术重在于体现个性风格,忌有“样板”,所以,今天我在这里跟大家讲的关于阅读的东西以及推荐的阅读书目都是我个人的风格啊,仅供大家参考,不是告诉大家必读啊!* ~& {0 L* }- S
1 ]( `! s0 n: u. R3 W0 }
因为阅读是个人的事情,所以每个人的读书方法就都是不相同的,我们也没必要去要求自己与别人相同,因为阅读最终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借读书去读自己,而“自己”,在一千个人里就会有一千个自己。所以,我的阅读方法是什么呢?这主要依据我自身的情绪状态不同而不同。读书上瘾的时候,一本书,我会不间断的一气读完,快的时候一天一本。想思考一点什么的时候,我会随读随记录,尤其是当书中的语句能够勾起我自身对于生活的感悟的时候,我会滴水不漏的一一记录下来,这时候,一本书,我可能会用一周的时间才读完。当情绪状态一般的时候,我可能一本书拿起来读几页就放下了,隔断日子再拿起来读几页,断断续续的可能要一两个月才能读完。当情绪完全不在状态的时候,对于书,我是连碰都不会碰的,我唯一做的事儿就是发呆和睡觉。 5 Q H/ D: L% H8 z 6 S* }5 U0 }1 C8 a当然,我这个人读书还是比较挑剔的,若真是我不喜欢的书,我不会强迫着自己把它读完,我会当机立断的立马放下它。这话,可能在一般人听来觉得没什么哈,但是喜欢读书的人会知道,当你拿起一本书开始读的时候,不管好坏,你若是不把它读完,你心里总会感觉怪怪的,总感觉好像有什么事该做却没做、但又不想做。这种状态,我想每个人都应该经历过,即使不是在阅读的世界里。所以,能把不喜欢的书当机立断的放下,也是需要一个学习过程的。 7 O5 c B. @0 p7 J9 A) d- ? 4 R5 X- v7 @% T; h5 q我特别提倡大家在读书的时候多联系自身,因为我始终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读自己,毕竟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所以,读书的时候,若你不能从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么,读书对你的作用就不是太大。再有,我们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太忙碌了,常常忙碌得过了头,但细问自己都忙了些什么,却又回答不上来。所以,我们就更需要读书了,因为读书能够给我们提供一种氛围和环境,能够让我们暂时停下忙碌的生活状态,多听一听自己的心都在说着些什么,所以啊,“深阅读”是很必要的。而所谓的“深阅读”呢,就是说我们不仅要从文字中读出作者的经历、文字本身的意蕴,更要从中读出自己的经历与感悟,而且,我们还要把这份经历与感悟在现实生活中活出来。8 w4 Q0 A8 p8 A: p" c- a
. }; T# X8 n A
关于阅读,它是分阶段的,即“学而读”阶段和“读而学”阶段。在学而读阶段,也就是学习阅读技能的阶段,大脑先要学习将各个与阅读有关的脑组织例如感觉、认知、语言、运动等脑系统联系起来,使大脑获得一种解码的技能。这时一个人可以正确地阅读,但是速度不快。随着阅读继续深入,大脑的解码速度越来越快,最后达到几乎自动的速度。这个时候,大脑花在解码上的时间越来越少,而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理解图书的内容和意义。当大脑的解码过程进入自动化,大脑便有额外的时间在阅读的同时,调动比喻、推理、类推等高级脑力活动,引入一个人所积累的感情和经验。于是,人脑就变成了一个“阅读大脑”。阅读大脑在读书时,能够超越书本的内容和作者的文字,能够将所读内容与自己的思考和个人的经验联系起来,这时候读者就能边读边想,形成自己新的思维。我想,今天我在这里为大家讲的内容就全靠“阅读大脑”的功劳!7 @% e. x5 J8 m4 P( h; u
* M$ X& a) J' e! L8 h在说了这么多内容之后,大家回过头来再看我这个讲座标题中那两个加“引号”的字,我想大家就不难理解了!因为阅读是一种个人的艺术,所以,你们只能接近而不能真正走进我的阅读世界。而阅读大脑的形成让书中的平面文字在我的眼里成了一个立体有声的世界,所以,阅读对我来讲就是一个可视化的视觉世界。& n. w# B6 i U9 c/ Z4 @: r, f
九年心路历程之七:十年心路情长!9 O' c# P. l! z0 \: f' H( a
, v6 A3 V* W U
我常常在想:梦想,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梦想与幻想又有何区别?我是一个爱筑梦的人,更是一个爱幻想的人。当闭上眼睛,看到自己未来心中那些梦一般的情景时,我是那般享受,享受那种做梦的感觉。 T/ }5 O! e2 a1 X0 n9 P
- Z2 ^* o, M# G; R) d( Q1 v4 K+ G/ n
有人说“不着边际的梦就是痴梦”,那么,走进阅读世界后,我每一天都在做着这样的痴梦:在梦里,我听见自己陪伴着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发出的那些无忧无虑的笑声;我看见自己爱孩子时爱到骨子里的那种幸福满足的眼神;我梦见自己在与孩子们游戏的过程中真的像只老母鸡一样挡在老鹰面前奋力保护着我的孩子们;我看见自己在领悟绘画与音乐的精髓后,带着孩子一起把心融化在这美妙的世界里;我梦见自己拥有神一般的能力能走进每个残疾孩子的内心世界去温暖她们那颗残缺的心;我看见自己在梦里的书屋中温暖的看着每个人迷醉在阅读世界里的神情;我看见自己写出的所有文字被喜爱的人们捧在手心里连哭带笑的阅读着;我看见自己在千人的礼堂里激情澎湃的向大学生们演讲着;我看见……( p/ J! A+ s1 u& g-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