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7-3-30 08:33 |
---|
签到天数: 81 天 [LV.6]辟谷中学II
|

楼主 |
发表于 2017-7-5 08: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津自知者明也 于 2017-7-5 09:14 编辑
) e) s; P4 f( X/ k: x: ]+ O0 A+ \8 w# c1 g7 a
2017.7.5 听叶曼老师讲的《六祖坛经》实在是太过瘾了!
- F; S4 V8 b- L% q. V5 n: F2 u0 z0 {
3 j5 b$ y% u' W- f6 f# g太感谢成为龙腾辟谷导师的各项要求了,否则我就不会听到叶曼老师讲的《六祖坛经》了,还会继续陷在《道德经》里出不来!多闻广博,互补学习,才能更有助于“为学者日益,问道者日损”。正如叶曼老师所说,我们要让所有“经”都变成我们思维的注解,而不是陷入“经”里,各种“经”都是来帮助我们认识自心的,而对自心的认识又离不开在世间各种情的互动中试炼,正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但这所有的一切又都仅仅是为了“剔尘除垢”,因为我们本就“自性圆明”。哈哈,好矛盾的一个逻辑,但正是这些矛盾的逻辑让我更加的清明了,正在为自己逐步解谜中!! B7 X8 O E, @ v0 R( a
( ^2 k+ Z q. x+ L. @
由于最开始的时候听得实在是太过瘾,以至于忘了做记录,到后来发觉,200多集了,要是不做个简要记录,想回头再听某一段的时候就找不到了,所以就赶紧在手机上边听边做记录。听了80集了,先把做的简要记录留存到这里,也便于感兴趣的同修来学习,只是记录的过程中由于未能完全领会其意,所以有很多错别字,先不改了,以后再慢慢学习慢慢领悟慢慢修正吧!
L" s: p: w' m8 @- c2 T
: ?- P. s8 `- B7 o
) V) ~' I" H" N( t6 h
& u! i: k1 _* s2 a }7 P2 U叶曼老师讲六祖坛经1-40集
- l4 b0 \0 e0 s* F6 K1 t, _+ M) k# U6 l" r- ?
_- n) c, ^& Y: N2 e8 S8 l
- F! g# G8 v) s$ d7 W
* g% T( J' M; `8 @40b 得其环中以用无穷也。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也。镜子没有好恶取舍,能不能让心也这样?但没爱憎,洞然明博《信心铭》。修行就是擦镜子,本来就是光明的。一大坨水银比做大觉海,我们是其中一颗小水银,颗颗皆圆。我们并不是每一辈子都为人,我们也做过神仙,也下过地狱,也变成过苍蝇蚊子,但人身难得,要借假修真,让我们住的这个屋子没有漏。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一性遍含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色。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佛。地网天珠,华丽庄严,华严经。身体即使是百病缠身依然华丽庄严,因为能看能听能说,男女老少美丑,本体中无丝毫差别,平等性智。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去来自由。贪心重恶鬼身,愚痴畜牲道,嗔心重阿修罗。所有的一切经都变成你思想的注脚,就在我们自己的心里修,经书就是告诉我们解的方法,结是怎么结的就怎么解,解铃还需系铃人,真性自用。我们不论多么妄,本体从来没妄过。我们想的都是什么东西?前尘分别影视。‘心’上有分别‘相’就是“想”,迷惑了你的真性。
3 J. G: s" X0 L) A u0 H" ~& C& I! Z9 M* t5 T7 P
40a 自性能含万法是大。没有分别心,没有爱憎心,不取不舍,也没有染着。迷人口说,智者心行。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此一辈人不可语语,此邪见故,想得通做不成,看得破忍不过。打坐惺惺复寂寂,不散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起分别心,不昏沉,昏沉无寂中只会增长愚痴。宁可有如须眉山,不可空无戒子小,多少修行人着于无极空的相。怎么能证到如来心量?离一切所缘能缘。修行学佛也是有为法。无心的心量才是心量,离一切诸见。无得也无生,无生法忍。不是性,也不是不是性,正反合。上三界下三界,天、人、阿修罗、地狱、恶鬼、畜牲。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物来顺应,则过化存神。孔子,大而化之之为圣,圣而不可知之则为神,而上下而与天地同流矣。庄子,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也,影去不留也。3 M) F; B" d+ r$ l7 i$ }6 u
- D. K( P4 z% @7 b6 B+ }& _39b 打坐惺惺寂寂,了了明明不动念,而不是陷入大昏沉。情创造宇宙,理毁灭宇宙。布施,忍辱,持戒,禅定,般若。你不知道这个东西你在天堂也不满意。人间地狱,你愿意进去就进去了,你想出来就出来了。地球怎么形成的?地、水、火、风。风轮,水轮,金轮。须眉山。孙悟空代表心。虚空,阔然无甚,大觉海中的一个水泡。修行打坐是压火气,离合中间有我们的悲欢,火没了水照旧会冷,什么夫妻、儿女、朋友、师生,缘尽了就散嘛。能所双亡,空灭,所空灭,则寂灭现前。离不开时间,离不开空间,情断不了,见不到真性。佛法都需舍掉,何况非法。悟时罪性本来空,不悟还需尝旧业。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若从因缘生则不明性空。做那么多法会,向谁求?一切祸福都不是佛、主宰、愚人所做的,自作自受!1 n* V( m1 P3 G. w. z
' j7 k3 `# U" j2 u! v9 ^9 q
39a 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无量寿经》。无始以来无次第佛,一悟就悟了,一悟就是佛,天翻地覆,但理则顿悟,事须渐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即心即佛。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拜、求、做功德、做善事,皆是着相修行。*****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无心者无一切心也,连佛心都没有。真空生秒有。不要向外求。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佛是西天老比丘,何须日夜苦相求,本来自佛不想做,何必骑牛又觅牛!赤子之心。
4 O' A" u9 Q* x: a* r* R* L
/ l! F. X+ G9 E38b 欲界天上有五衰,报尽还堕。我们的人生苦多于乐。口念心行,心口相应。本性即佛,离性无佛也,心外见法为外道。以像见我,以音声求我,即世人行邪道。悟了自心的起用即是涅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生其心,无心的心量才叫大心量,君子不以器自居。佛与众生为此一心,别无差别,此心无始以来无形无相,当下即是,动念则乖,心体离念。打坐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即觉,觉之即无,静下来才发现妄念,知道有妄念妄念就没了。初禅,离欲得定;二禅,法喜充满;三禅,离喜得乐;四禅,舍乐清净,离开色界天,无身了。《顿悟入道要门论》《传心法要》。大千沙界海中鸥,风卷千层浪,搏击万里长,啸啸归寂寂,了了任飞翔。1 _, v- Z* S' n3 p6 }
2 Y4 a, i' _/ K* N1 T$ G4 e
38a 婆罗门。中国语言统一要感谢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地球人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一个大谜语。佛说我们这个世界只是三千大世界里的一个小世界而已。49天中阴身六道轮回,证得菩萨身不轮回。心行平等识,心心念念,念念在思。什么叫功德?自己行功,自己有所得。大屏幕前看电影,跟着哭跟着笑,电影结束就是白幕布一张。一切诸行如幻,不自在,不久住。咒语念过十万遍且用心专注力量会非常大,平常念佛就像到了生死关头一样。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因缘法,一个小书签的成为过程。神农尝百草。所有的药补一经就会伤一经。
+ u/ E! Q% u! Q8 r9 s
" ^. p6 ?6 S. L5 D. l7 z% D1 |37b 上至诸佛,下至蝼蚁,皆具佛性。第七识我执去掉,布施、禅定、忍辱、般若,法执也要去掉,平等性至。只缘迷悟不同,迷者佛是众生,悟者众生是佛。我们心想要做什么就是什么,佛、畜牲、阿修罗。迷人向文字中求,悟人了心无相,愚人执空执有,智人了象灵通。让心完全不起作用是昧心。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诵心行,定慧均等。打坐进入大昏沉越坐越愚。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真正饥渴的人是自己去找水,不是水来找你。18种空。1 }9 S& K& ~6 M' ~7 J: I
3 e9 W* w+ I5 I0 t" c6 K4 ~
37a 动时修止静修观,止到一定时候观自动出现。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沿门拖钵乞食在中国行不通,百丈和尚立了百丈新规,一日不做一日不食。摩诃般若波罗密多,从生死的彼岸到达涅槃不生不死的彼岸。善知世。般若不是心外新生,需假大善知识。信,解,行,证。悟入,悟佛理,自己证入。释迦牟尼有一世和提婆达多是亲兄弟,为争家产,把弟弟杀了,所以佛陀成道这一世,提婆达多一直都想害死他。佛陀放光时就是要说大法了。经和律是佛说的。为什么需要师?过来人听你说几句话就知道你到什么程度了。弘一法师说不跟现在人争高低,但要和古人争,才是大心胸大气概。2 L: M5 [' g! x& A |
. B. n( J% V2 Z! A( a36b 过去多生的供养才让我们能听进佛法,真正了不起的供养是法供养,把佛法弘扬。磨诃迦叶现在还在云南基督山,等弥勒佛下世才能灭度寂。顿教,顿悟入道,是释迦牟尼先圣所传,拈花微笑。梁实秋,胡适。各净其心,使无污染。依法不依人,依意不依语,到岸不需舟。情,思惑,见,见惑。情创造世界,见毁坏世界。夏娃不听上帝的话,吃了智慧果。真、妄是二法,都需忘。无主宰,群生自造化,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知未来果,现在做者是。成了佛以后只是觉者,回归大觉海。信什么?为谁戒?要多闻。6 u% j0 y; h6 V2 G0 ^- P ?; N
' E% Q8 ~6 t$ y$ u; M
36a 我们凡夫看什么都是两样的,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深入禅定,了达诸法,即心便是灵台,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世间情很难让人不动心,调心需要入世。真正讲法讲的好的时候,天龙八部大护法都在我们身边护持。最难克服自己的是骄慢,只要有一分胜负的心、嫉妒的心都不行。法兴寺印宗法师为慧能剃发。释迦牟尼自己剃发。看我们的头发千变万化,都是烦恼丝。剃发为除骄慢自恃心。嵩山少林寺达摩洞、断臂亭。十世修得同船度,百世修得共枕眠,不是十年、百年。
. ]1 [8 I: D& _, I, m7 I$ x! | T9 _& l; F" ^: d& X i
35b 众生太多不能度尽;无缘不能度;定业不能度。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善根者,身口意三业之善。善能生妙果。坚固善心,深不可拔,乃名根也。善根有二,一内一外,佛性非内非外。*****理上不明白,事上做不到,信,是指信我们自己都有佛性,而不是让我们信佛,佛说,只信我而不了解我,比诽谤我还厉害。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受想行识,即见闻觉知。对色染色,随色受生。谁夸我们一句,心里的风就起来了。打坐不要想着要见佛见光,因为想着就来了,心生种种法生。很多烦恼是我们想出来的。第七识转成平等性智,无我执,众生平等。第六识取分别心,第七识取爱憎心。! @) Q, L% F8 h
9 q K2 `8 j5 A" k35a 修行要找根本,不要找枝末,身外相求、心外相求都是外道,要反观观自性,反闻闻自性。觉观,回头一念刹那间即能证得菩提。修行需要方法,禅定。妄想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不一定非得是坐,行住坐卧,语默动静间皆不生妄念。妄念的奴隶,思维的主人。对镜不生心,八风不能动。“八风”是称、讥、毁、誉、利、衰、苦、乐。苏东坡八风的故事。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佛印禅师说放屁。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佛法无二,僧宝亦然。了时罪性本来空,不了还需尝旧业。罪由心生,心灭罪亡俩亦空。阿阇世王,忤逆罪。
1 Z" n) j, O( Z/ o8 w8 P. ^* [2 r' F1 @
34b 思维修,不可以自己加意见,不可以自己加注解。定慧等持。杂草就是妄念,杂草不除,真苗不出。若顿悟此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如来清静禅。游泳池里的气球越压越起,不是有心熄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三界之苦,欲界、色界、无色界均有苦。慧海《入道要门论》,不用舍众生心,只需不要染污自性,非见性之外别有解脱。烦恼脉把中脉缠缚,所以见不到中脉。佛法是不二之法,认识就是认识了,觉悟就是觉悟了,见到就是见到了,没有一点点,只有顿悟,不需禅定,不需解脱,悟者悟无所得。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制心一处,无物不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学佛是学觉,至人调心不调身。+ t$ ~9 `% j R6 W9 V5 { }
4 T) v( Z6 S# E& I) _4 J34a 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盘经》,因有二僧辩论风幡,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争论不已。慧能便插口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大家听了很为诧异。印宗便延他至上席,请问深义,慧能回答,言简理当。印宗便问: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非就是行者?广州光孝寺菩提树法冢,六祖禅堂。渊深七浪境为风。法过语言文字,何向数句中求,得鱼忘荃得兔忘蹄。佛者觉也,觉自性,佛开示,让我们悟入他的自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这些方法工具为的都是让我们见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禅宗的宗旨:不论禅定解脱,惟论见性!4 E( |2 i6 N1 x/ o; Z& ^
" ~# Q% c4 I/ j. l& t% n
/ f9 W8 F" v; r1 l; v% N" G六祖不论禅定解脱,他在追求什么?9 U' U0 e/ D. U S1 B5 v6 w
9 y. U3 q: W" g1 ^
坛经中已有答案3 J% |( [0 {6 @& F: F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 P/ ^, w+ f2 C* { `2 v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0 j$ C) s, a" m1 R# W又云:$ F7 K- F* |5 z" i$ b7 q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8 q7 l( [ n0 M+ v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1 }0 |( V. _2 b5 g1 w# g, t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5 V9 q8 U3 z- T4 z2 m) E* V6 u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J0 {7 d5 U& E5 K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5 P, ^! C0 @6 K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X; U$ C t. H* r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o8 g {) z& U( \
菩提只从心觅,何必向外求玄
a- }9 O, n/ K' O& A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1 x' N/ J/ l0 y1 I" o5 l
六祖是六祖,我等还须 $ j& |" B1 u" |: ]2 O. W) D v
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 E" N) e0 ]' A" A j, S2 x4 M: S
9 m+ R7 T: X3 A: {/ a! [
33b 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而出入,今日多般用处,欠少什么?六道神光,未曾间歇。道本圆成,不用修证,道非声色,微妙难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性起用,善自护持。惠明对追来的人说,没踪迹,到别处去找。后惠明为避讳改为道明。*****不宜快说,佛法难起。维摩诘经,法华经。惠能隐藏猎人队中十六载,吃肉边菜。佛、法、僧三宝,僧宝是传佛慧命的。广州法兴寺来历,也叫光孝寺。白马寺,汉明帝。《道行经》的故事。; }& d4 T6 d! b( m
& L- d3 W3 R' n4 F1 w33a 惠明赶上惠能,我为法来,不为衣来。因无所住而生其心。不是有心熄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莲花花中即带果。惠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惠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上帝不让吃智慧果,生分别心,生是非心。谁没有了分别心?真正佛的意说出来就已经不密了,如闻桂花香,吾无隐忽尔。明心见性,性在哪里?性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性在作用,在眼曰视,在耳曰听,在鼻嗅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灵明不昧,不是无寂。3 } A! a) a7 D7 j1 j. v
7 }* V. b7 T% W# O5 J* v, ]( ]' n32b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问:谁人传授?曰:能者得之。众知焉。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糙,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惠能。惠能掷下衣钵于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惠能遂出,盘坐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每一天耗在电视机下有多少人?放弃诗书,极易声色,由来钝騃寡参寻。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n- G# l5 {) ~0 s# _1 p% p# P
, C( j3 [; N3 b: M0 Y& ?32a 至汝勿传,若得此衣,命如悬丝。禅宗传法,内传心印,外传依钵。六祖一花传五叶。宗教有时比世俗还可怕。慧能得法后,五祖要他赶快离去,他问五祖我应该向什么地方去,五祖告诉他“逢怀则止,遇会则藏”。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自性自度。善求者死于水。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经是佛语,禅是佛意。直心是道。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都是学的世尊拈花,性在作用。水中月,镜中花,因指见月。以盲引盲(没悟前的育儿),着意即乖,自己道都没悟还说什么禅。
% D( g7 ]" C, T
1 `: r6 h e# j# }; e4 v6 t( _/ e31b 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分明有偈言无物,却受他家一钵盂。三界兴起,同归一心。不得一法,名为传心,你心同我心。楼子和尚的故事,你若无心我便休。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言语道断,心行迹灭,了了无所得,得时不说知。不断内熏才能顿悟。
; L! k) K4 _; g
) M: E' h" G! r( M31a 五祖谒子,有情来下种,在心田种佛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什公说法,顽石点头。有情无情共一体,处处接通真法界。西方二十八祖中磨诃迦叶是初祖,阿难是二祖,二十八祖是达摩,来到中国变成达摩初祖。断见惑,断思惑,断尘沙惑。中国出家人吃素是梁武帝规定的,达摩说他是无功德,人天小果,有漏之音。达摩少林寺面壁九年,被七次下毒之后选择死亡,后有人看见他提着一只鞋说要回印度去。佛的墙比孔夫子的墙要高万仞,孔子的墙是千仞,佛家的墙是千千万万仞。圣人不死,大盗不止。7 u! u& R' ~( M9 @
; l! G+ F; W2 B% @% B" F30b 顿法顿悟,一认识就认识了,一见就见到了。理则顿悟,事须渐处,因为多生的习气和障碍。有无位真人从面门出入,当从周身出入时就是千手千眼的观世音菩萨。心外觅佛,波波浪走。反闻闻自性,一念回光,见自本性。大家的智慧都差不多,只是蒙着的尘垢有多深多浅而已,这些经都是帮助我们擦尘垢的。孔子,我要仁仁就来,老子,道不远人人自远。汝为第六代祖,擅自护念,另外恶不侵为护,内善得生为念,广度有情,爱不断不生净土土。什么是“愛”?“心”里能够接“受”叫“愛”。
, j" D! v, A2 a7 f F' v
' o9 i8 G2 s3 t; \9 N30a 知道本心见到本性即是丈夫。功德,自己行功,自己有所得,见自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说即心即佛是为了哄小孩不要哭,不哭之后即是非心非物。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一归万法。一佛国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有情无情共一体。唯学无求无着。八万四千法门对八万四千烦恼。佛所说的一切法就是渡河的舟,过河之后要离一切法,离就是不着,离就是不住,离就是降伏其心。
3 W5 t' H% q& l6 [6 D3 m, |0 T/ F% m: m( I* n, z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
( N6 N* E7 y) H% w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 Q7 l! P$ V. e5 Y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 / z: b) P( a2 U
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 I- P: w, \: l$ J$ z7 o" _
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
7 N5 b, j6 k) L' F; ?( V7 H- c. K无异无同无有无,难舍难取难听望。 3 h E& M+ p. Q" e6 K- }
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
* } ]) s" L M( e2 p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
& s/ \; h. l/ h( R! X- L知之须会无心诀,不染不滞为净业。 # M6 u' y) h. z( E+ z" z
善恶千端无所为,便是南无释迦叶。
) K2 ~4 D1 k" M& u" m. Y6 q. f3 E& q" b7 u; ~7 v
——吴承恩 西游记
8 M/ I- S: G4 K( c2 T# m: O: U4 C" }' u+ u! u. b; u5 A }) Z$ `
- S, q7 O* Z5 Y$ M
29b 没有智慧的打坐就是盲修瞎炼,是大昏沉,跟猪的境界差不多。禅定最容易着魔,在定中见到景象最容易着魔。真正释了本心才能够修行,否则学法无益。佛是西天老比丘,何必日夜苦相求,骑牛找牛,头上安头。不识自心是真佛,不识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远推诸圣,欲求佛而不观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坚执此情欲求佛道者,纵经尘劫烧身炼臂,敲骨出髓刺血写经,长坐不卧一食卯斋,乃至转读一大藏教修种种苦行,如蒸沙作饭只益自劳,尔但识自心恒沙法门无量妙义不求而得。故世尊云,普观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又云,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是知离此心外无佛可成,过去诸如来只是明心底人,现在诸贤圣亦是修心底人,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愿诸修道之人切莫外求,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问若言佛性现在此身,既在身中不离凡夫。(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妙答什么叫“丈夫”?一丈之内,一丈之外。烦恼就是十有九为天下事,十件有九件是烦恼。
8 O6 t3 u `! [: F& Q( u$ h0 C2 I# n! H2 g. L+ w1 A9 A
29a 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能生万法。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打坐的时候有寻有伺就是妄念。有无位真人从面部出入,使我们见闻觉知,百姓日用而不知。言语道断,心行迹灭,得意忘言,得鱼忘荃,到岸不需舟,不可以功用到,不是打坐几小时能到的。电在哪里?电在起用。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真正悟了道的人觅心了不可得。米熟了没有?熟久了,就欠筛哉。啐啄同时。不是本心,学法无益。打坐要惺惺复寂寂,不昏沉又不散乱。六度,前五度都是工具方法,去贪嗔痴的。. P+ D+ p% o6 ^- q! V/ l
' T, z' j; L! @- [, J; _% a0 ?28b 布袋和尚。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 不塑亦不装,不雕也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颜色,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百千亿。学佛不要学得死气沉沉,要学得活泼泼的。老王问佛,6岁和60岁时看恒河,身体变了,见性没变,看的工具坏了,使我们见闻觉知的那个东西没有变。阿难问佛,罗睺罗敲钟,听钟声。能见能闻能听,所见所闻所听。学佛要无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去来自由,无所挂碍。
6 k0 Y, k! p8 q8 \$ f% w4 U$ h6 I
! n& k1 U/ P5 Y28a 六祖三更天来到五祖房间,听五祖解说《金刚经》。因无所住而生其心,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若悟真性,即悟所灭,无诸烦恼。有所住心即是妄念,病眼见花,水中映月。莫到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心开意解,千万别轻易说“悟”。一灯能破千年暗。何谓第一意?阔然无甚,无生法忍。何其自性本自清净。
q! n2 k8 ~/ v1 r: I& W
9 f L. j7 B$ l3 S$ o7 j27b 听说你证得了菩萨道,你没什么不转女身为男相?即心即佛即众生,心外求法是外道。求道之人为法亡躯。江西湖南两边走求道,所以叫“江湖”。佛祖求闻半谒舍全躯,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现前。少林寺断臂亭,初祖传法给二祖,二祖雪地断臂求法。米熟久矣,犹欠筛哉。五祖偷传依钵给六祖的过程!
/ |. l2 s/ P/ `0 {( a5 O7 C" {- R! Z) Y C
27a 斩断第六意识,没有分别心、爱憎心、取舍心。学佛不退转,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身心一元。莫轻后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志,聪明反被聪明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相续于沫,何若相忘于江湖。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我们都是肉身菩萨,但有没有菩萨行菩萨心?0 `# |+ A% |/ {
+ K8 ]3 B9 ~) m$ |26b 人法地,对沙子来说,谁从它身上走过都一样。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法绝情忘为真实,见惑是妄,思惑是情。反闻闻自性。慧能听到了神秀做的谒子。% ?. ]7 R- b; U3 k. g
% _5 r% Z }7 J* |, e7 b9 R* u26a 多知不如无求,无染无着。是心如电,念念不住。佛陀问阿难你为什么出家?性在哪?性在作用。谦受益,满招损。只有空寂中才能生出见,一如明镜中虽无相,但能见一切相。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自迷。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一切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我若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F& z; X, a$ i4 K, y
/ z5 @9 }5 O8 Q2 K
25b 无缘的慈叫大慈。你做的这个谒只在门外,还没见性。在身上练气练光都是身外得,都是有为法,只有把心定到一个境界……本自具足本自圆成,成佛时不是得了菩提,但发无所得心,决定不得一法。修行未到无心处,万种千般逐水流。行住坐卧,六根分分秒秒都在动,反闻闻自性,是自本心,见自本性。心性不易,即心即性,即性即心,迷有别,悟无别。! I7 q; a6 d# U9 W5 D4 }8 r2 h
1 j; E( q" `$ x3 X' f6 K; _
25a 神秀做谒。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天上人间,报尽还堕。达摩说梁武帝无功德,学佛修福报跟佛法了不相干。
2 I0 l! K8 F5 o( A) {3 v+ Z
$ x3 Y- |4 \* ^/ e24b 修行不要糟蹋这个身体,人身难得,借假修真,天上的人想要成佛悟道也需要下到人间。一个人最大的福报就是闲满之身,闲,有时间,满,没有缺憾,没有病魔缠着,还能听懂佛法,比做亿万富翁还有福。至人之用心若镜,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第六识,妙观察识;第七识,平等性识;第八识,我执。前五识五神通自然出现。打坐要惺惺复寂寂,没有分别心,没有爱憎心。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 }" a$ j$ s" z& s5 m. K
! l( }0 ]9 L+ q! M" o7 G# S24a 见地,是别人的东西;证量,是自己证到的地步。佛陀传给迦叶,迦叶传给阿难,一直传到28祖达摩,达摩到中国变成初祖。变相就是把文字变成图像,看不懂文字的人也能懂佛法。三祖的信心铭,古代成为僧需要考试,需要政府发度碟。诸供养中法供最重要,神秀四天13次给五祖呈谒子而不得,最后半夜12点写于南廊壁间。6 W% l: i0 M6 \, q0 K9 ^" ?
+ b3 o6 Q. `/ Z
23b 言语道断,心行迹灭,不可思不可议。真正的思维修是做思想的主人,而不是思想的奴隶。见性就是见到自心的佛性,佛性是万法的实相,实相无相无不相。不入生死与不昧生死,野狐禅。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迷人求德求证,悟人大用无方。神秀的经历。4 U: x" H3 `, X0 i; r
' E \$ K5 _3 k. }( ?; v: e23a 达摩传依钵给慧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拈花微笑。秦始皇焚书坑儒。 l# V, r4 J5 M
* X3 c" i% A6 b$ e1 c+ P22b 禽兽刑,禽重情,兽重欲。色界,无色界是什么样?福报尽了,依然会从清静天掉下来。十善的福换得人身,但还是多苦少乐。非想非非想定中要经过八万劫,但福报享尽,依然还会堕到人世间。日知是“智”,心生光明是“慧”,智门照有,慧门照空,智慧不从外得,了解并证到自己本心的般若。佛者觉也,德者得也,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
7 \4 `- z5 W0 @: Y4 q9 u1 A" F$ @& B
3 _, d1 R8 ?: E22a 欲界,色界,无色界。即使是天人,想要成佛,也需要下界来修。即便到了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定,也仍然没出三界。以不变之真性出离生死(即德一太子,元神玉神圣神)。如来,如者是本体,来者是起用。佛是西天老比丘,何须日夜苦相求,本来自佛不肯做,何必骑牛再觅牛。脏衣服除一层,脸就柔和一层,色受想行识五十层,剔尘除垢。上帝爱世人,但无法使不耕种之田收获。梁武帝与达摩,无功德,此乃人天小果,有漏之音。福德与功德。初禅天水灾,二禅天火灾,三禅天风灾。1 ^& P* U, L `) g
* Q5 W% C; ~2 x- D8 G* `" o. H0 l
21b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迎佳绩,昏昏昧昧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脑脑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千千万万不肯修。; ^/ H5 j! {) b) ?4 Q! H
/ B7 P# S* F% d+ }3 P e
21a 师祖一粒米,大侍徐眉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带脚还。学佛只有一个目的,上求菩提,下度众生,福慧双修。& P8 @$ h9 D0 e2 @; E& B# \
' I* I) i0 y5 t) r20b 太喜欢叶曼老师讲的《六祖坛经》了!摘自所讲:百年光景全在刹那间,所有过去你们走过的路全在一念间。每天追逐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尘劳,用分别意识造孽,稀里糊涂过一辈子。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本性永远是圆满的自在的光明的,功名盖世无非大梦一场,富贵惊人难免无常,争人争我到底成空,夸会夸能毕竟非实,风火散时无老少。1 D7 D/ R7 c* p9 K6 m3 H& e/ Y
' M! _1 @; g9 ` {1 U8 d; A# o20a 行者,小沙弥,比丘。六祖初见五祖,被送到马房杵米,为了不被人伤害。空无边处,事无边处,无所想处,非想非非地。生死六道轮回。, r9 }" Y n/ V( [6 M8 s
$ S8 a% g. C/ A1 b19b “慧”是上求佛法,“福”是下度众生。断惑:见惑,思惑,尘沙惑,无名惑。发菩提心就是发觉悟心,即我要成佛,上求佛法,下度众生。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大师,法师,禅师。我不是佛教徒,而是学佛的人。不即不离,不是这个也离不开这个。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佛陀死前,阿男三问。
! H+ |7 u% c$ m8 A7 f$ i5 V" Q1 g4 g
19a 四祖收五祖的过程。你太老了,下辈子再做我徒弟吧,于是五祖入胎河边洗衣女子,母子背负侮名生下来后想扔掉孩子,孩子却逆河而上,鸟儿们覆盖取暖,叫无姓儿,四祖收他时他说,我虽无姓但我有佛性。什么是“经”?我们所谓的学问和知识都是水中月。因缘,所缘缘,增上缘,等无间缘。
# Z, b( z7 Z; W
8 {, A# Z! w$ P5 d9 e3 p18b 老而无子叫独,幼而无父叫孤。讲《金刚经》注解。2 J$ Y- A8 {2 b; q; V8 |
( f- Q) ]0 V6 W B
18a 什么叫发菩提心。明心见性,性是心的本体,心是性的作用。啐啄同时。放下向外追逐奔驰的心,连放下都要放下,此心一了,即见自性。剔尘除垢,身口意三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外求法就是外道,心一念清静就是成佛。一片白云遮渡口,几多飞鸟误归巢。: [5 n" U j+ U5 E) T+ L5 a' S
; ?8 \6 t3 H# K
17b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善知士难遇。菩提心,你把自己洗干净了就是觉悟了。修行就是剔尘除垢。身口意三业无过,直接成佛。9 c4 z' Y; l1 T0 o3 x
$ @. A) w% }/ C+ Q# g17a 宰相裴休,儿子法海。欲求佛道,岂离红尘。比丘皆姓“释”。菩提树下埋着六祖剃度时的头发,叫法冢。“阿兰若”的意思是和尚住的地方。
' ?% m4 t8 ^/ c' ^7 `, X) a9 v/ B% h5 H( c) e3 z
16 阿兰若。巨龙入钵,水潭变铁塔。六祖肉身。修行的地方就叫道场。
- p8 k( Z" h+ x8 I" C7 z# @ d) h3 s! D$ R$ _2 {1 [# E
15b
$ n5 W1 y& H$ c g. c# a' t( S; f& |9 o! p2 H; |" b
15a 大士求,小士求真,欲求佛道,岂离世间。法海作序,不是白蛇传里的法海。
H6 k) \7 Y F, o3 w; C: V2 H+ J4 _% n) z- y
14b 打坐,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不要执着文字语言,要得意忘言。+ o- [7 s. U3 R" z4 |' Q
3 I, _1 u8 Y& V5 A5 ^. U
14a 若人顿见自性,则说与不说都是费话,哪有什么教内教外。人生到处知何氏?就像飞鸟踩到雪地的泥,泥上偶然留个脚印,然后又不知飞向何方。佛讲49年法,又说自己什么也没说。言语道断,心行迹灭,需自证自悟,达到无证无悟之地,才知无知又无徳,证悟后,无异旧时人,只异旧时行履处。不可思议。中通后,让经做注脚,不要被经转。
3 i! x, a6 `# Q! C+ T4 u# { |/ H5 s& j
13b 明心见性,明白了心的起用,见到了心起用背后的性。烦恼即菩提,烦恼也是从自性升起来的。什么叫经?说的东西永远不会变,适合千千万万的圣人。
- j% Y J% @. M9 I- R$ d+ N" Z& ~( U4 M" ~- d) ]+ Q5 f
13a 明心见性,见到性了才知道性。佛即众生,悟时为佛,自性非增。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自证,自悟,自度。* m+ m v# p& c, H
; _/ |! w T& O. i9 ?
12b 头上安头,认为自己身上没佛,要把他人的佛性转到自己身上来。禅宗就是让我们把捆住我们的圈圈格格框框全部打破。尽信书不如无书。0 f: |: Z5 o* w! {
: u' r. c# a+ C x
12a 如来禅是慢慢来,祖师禅是当头棒喝。阿男有一个毛病,就是想要知道很多很多的名词,很多很多的名相,所以跟了佛祖三十年也没入道,最后被迦叶点化。悟时走邪路都是正的,不悟时走正路也是邪的。真正有了智慧,戒、定自然有,否则,戒就是束缚。修行不是日日长,是去尘垢的。
% Q' W1 [/ E. E! e1 \" P
/ G$ T; M+ b6 A" l+ j11b 禅宗是让我们跟这个事物本身紧贴着,没有隔阂,没有名啊、思想啊在中间,没有一点点的有为。
( g7 F$ h" C( `6 {( h/ p9 ]
0 O6 e' X& Z: i9 z0 ^" T6 ?. j11a 得意忘言,得鱼忘荃,得兔忘蹄。悟后起修,理则顿悟,事须渐处,因次第尽!4 d) p; H: F7 Q: @7 d% s* |# {& i, C
5 H+ e" o" {) j( F* M
9a 随机说法,无有定法。啐啄同时。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 H! J3 X- O; m$ E8 A* }: r鸡子孵化时,小鸡将出,即在壳内吮声,谓之“啐”;母鸡为助其出而同时啮壳,称为“啄”。佛家因以“啐啄同时”比喻机缘相投或两相吻合。# [: t+ V9 y# i
& [) S0 [, {5 A3 _1 L5 b8a 一切万法皆从自性生,自性即自心,自心即佛!修须自修,行须实行。只贵子见正,不贵子行履。
9 o& [4 z, }$ h v& v* z; Y! F" [- V
1 ]: z$ ]6 X8 O% U7b 悟后起修,悟的是理,修的是累生累世的习气,理则顿悟,事须渐处,因次第进!承认,知道,相信,了解,我跟佛没两样!" T, q! {7 P" F
' E& s( |- v s. E! E$ O Y0 F制心一处,万法归一!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智者无为,愚者自缚!不用求真,惟须息见。二见不住,慎莫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无咎无法,不生不心。4 N! g% ^8 _5 ]( ~7 u/ O) \1 H
$ O0 `* }5 t* V4 U9 e- B* f" E9 e2b 不必求真,只需熄妄。道外别传,以心印心。禅,是让我们悟出人生真谛的,是让我们每个人本来都有的能力自由表现出来!悟,是我们本身的体验,不是来自佛经,不是来自论说,不是来自老师,也不是来自自身以外!必须要把人家的东西从文到思到修都化做自己的血肉,打断一切人为的逻辑理论,摆脱一切理论的、形式的、文字的束缚,才能引发生命的本源!
5 d l- X: U8 _1 P3 I
4 d! }/ y2 B- S2 K# Z- w& a: M4 I. g+ k. t' z) U$ |
5 f! h3 Q6 C% K% O+ U5 D/ I8 T6 O7 ]. k' K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