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8 15: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上午去书店买了一本给青年人的道德经,这本书对道德经里的古文有比较清晰的解释,准备认真读一下,把道德经里面不太懂的文字都搞清楚了。& F% S* E' x& r0 w( N% ?' u
3 @5 _( S0 m! l, {! {( b! ]! l- {昨天把道德经“双一篇”打印下来,贴在书房的墙上,有空就看一篇,顺便也陶冶一下女儿的情操,让道德经的能量也注入她小小的心灵。
- \% B1 Z2 x, K# x. g* X* `& G' O) Y0 d9 [
道德经“双一篇”,就是德篇目和道篇的第一篇。如下:
0 F, U/ e% a" Y" E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d% w m1 H, Q. U- }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
; \$ K" `% e2 H/ y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S7 U8 G' a" g* M* L+ e7 _0 X: `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9 q* Q3 G- Y- @9 f+ g4 P) z. j1 U: L" H5 t6 u! c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 i+ T2 M6 g [7 x名,可名也,非恒名也。3 g9 S5 c8 S* e4 U: G
无,名万物之始也。 B1 Q8 x8 E' k( |1 D
有,名万物之母也。
# A% I4 h9 Z& x3 D' b1 L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眇之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