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回春婆

回春婆第三次辟谷日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7-12 11:39
  • 签到天数: 141 天

    [LV.7]辟谷中学III

    发表于 2015-2-13 06: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好心态。才有好心情。辟谷养生磨练意志。争取早日加入辟谷行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3-23 10:13
  • 签到天数: 833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发表于 2015-2-13 22: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婆婆第三次辟谷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5-15 22:48
  • 签到天数: 300 天

    [LV.8]辟谷大学I

    发表于 2015-2-13 23: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春婆 发表于 2015-2-11 06:56 % g* J6 [9 n+ q% l% a5 x
    转自豫---新人--- 觉悟的空间+ s  k6 W: r" Y4 z" _
    / V/ c9 D0 o& |- w
          《马云的司机准备离职,说了一番话,惊了一群人!》

    " K* P/ L: o( O6 u0 U好文章 ,不一定真实,但是真有道理。谢谢婆婆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3 16:36
  • 签到天数: 1514 天

    [LV.Master]辟谷大神

     楼主| 发表于 2015-2-14 06: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山药社区,清清静的帖子
      |$ Z3 v" [& u' Z
    * m/ K, @& s. c% [       能识字、读书,获得知识道理,固然很好。可不可以更直接?去读天地间无字的书——用心感知领悟自然、人生以及我们自身?世界本身就是本大书。用心体会,会发现人生是鲜活、丰富的无字书,生活是时时教导我们的老师。能读懂这些,哪怕不识一字,一样能成为通达生命真谛的智者。当自身有敏锐的感知、善于倾听身体的声音,本能就会指引我们去按揉、去敲打,一样能解决问题;若脚踏实地在生活中历练,相互尊重,相互体谅,收放取舍有度,便能通达世事人情;静下来感受自然的气息,感知季节时令流转更替,应时而动,不妄作不毁伤,即是养生大道。) D1 W; ?; v" Z: ]8 M+ p
    ; {  J. z. T- y
             所以,识字读书只是懂得人生的一条路径,生活才是根本。时时刻刻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天地人世这本无字的书。' U! h8 f5 e1 h' y

    6 w' R+ q" u' {0 ~# ~. ]         所以,把心找回,将一切交还给心吧——用心感知,用心生活。回归本源,用敞开的心拥抱生活,不放弃,不逃避。每一个问题,都是提醒;每一段经历,都是收获;每一句鼓励,都是能量;每一次感动,都是滋养。我们的心,在成长,它们将更有能量,更加宽广,更为智慧,更勇敢无畏。
    & b6 k' \3 ?) u/ b* t  V' O1 G) \7 _& m1 N( l7 W4 _- R6 v
                                   用心的世界,清明,灵动。用心的生活,智慧,温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3 16:36
  • 签到天数: 1514 天

    [LV.Master]辟谷大神

     楼主| 发表于 2015-2-14 07: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山药社区  清清静的帖子9 k3 ]4 ]$ a# ~% u; Q- b
    ) L7 A7 X4 I) L+ v
           要立于“本”。每个人都处于不同的时空、因缘的结合点,有时候我们看到别人用某种方法或是走某条路,很有成效,便想按照他的成功经验走一遭,结果往往效果不佳。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立足点不同,所处的位置不同,要解决的问题不尽相同,因此所走的道路也不同。只有看清自己、看清所处的环境,从实际出发、善用因缘,用心感知、脚踏实地地向目标前行,走起来才不会“发飘”。别人的经验是启发,别人的成功可以为我们注入希望和能量,这些都会有帮助,但同时也不宜照搬,每个人依然要走自己的路。
    5 d, _8 I% G" }- y        另外,那些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体里,一再出现的问题,可能正是我们探索之路的起点,由它而入是我们的成长、体悟之径。若下一次再出现时,别错过机会哦。3 {1 B2 F/ |: E  E1 U6 w

    9 K$ N( r- \/ ]5 M/ m        “本立而道生”,在根基上下功夫,持续长久,乃至大顺;从枝节上对治,只是一时或徒劳无功。此言可用于指引人生,可用于调理身体,亦可用于培养孩子……真正的“道”,有无穷之化用,夫子有言:“吾道一以贯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3 16:36
  • 签到天数: 1514 天

    [LV.Master]辟谷大神

     楼主| 发表于 2015-2-14 07: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12 号4点到7 点半打坐 ,痰鼻涕多,脚底轻微出汗。
    5 z1 h5 l* {5 q# D      13 号4点到7 点半打坐 ,痰鼻涕多,脚底轻微出汗。4 C' v5 J; d* H( M% T5 h2 e2 D
          14 号5 点半到7 点半打坐,痰鼻涕多,脚底轻微出汗。8 o5 a& N0 S+ J# E
    ' X% R5 F9 F: j
         1 月18 号到1 月31 号辟谷14 天,2 月1 号开始复食。7 X" y; l3 ]1 I3 c0 J# l
    4 D& J0 Z: l: _, F2 K' ^
          今天复食第14 天,继续肿。
    0 \( f: {  d# B  P! ` image.jpg ) V# _" C8 D. g& [7 y, s! ?- v+ |

    ' Y" h: N) C: F' M
    8 _/ ]& O$ D: S! v8 ]2 R

    点评

    婆婆真的是非常勤奋!我真的要好好学习~~~我练功总是很懒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14 1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8-31 09:51
  • 签到天数: 41 天

    [LV.5]辟谷中学I

    发表于 2015-2-14 11: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春婆 发表于 2015-2-14 07:29 + g( |6 C7 k# @/ t3 {
    12 号4点到7 点半打坐 ,痰鼻涕多,脚底轻微出汗。
    + q& ?; N; o1 ~      13 号4点到7 点半打坐 ,痰鼻涕多,脚底轻 ...
    8 m2 B# V0 H) o
    婆婆真的是非常勤奋!我真的要好好学习~~~我练功总是很懒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10-23 09:07
  • 签到天数: 125 天

    [LV.7]辟谷中学III

    发表于 2015-2-14 13: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婆婆的分享,从您的身上得到了正能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2-15 00:38
  • 签到天数: 5 天

    [LV.2]辟谷小学I

    发表于 2015-2-15 05: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谢谢你啊,辛苦了~~3 [/ M% H* S( e6 \+ v  J
    - O' H% G; Y" X
    ( |7 M9 [) |. W
    " k& f/ Z4 y2 `8 p" X) {

    8 e& k; T8 |4 x( r1 h: M
    " W* C& R' C5 k1 G" f
    + k: k  o, C6 x1 f0 w) h3 [( v; L. |9 a8 ?
    0 u2 T1 L( _; ]; }6 S6 i3 S9 c
    0 h2 @& ^, s$ ~5 ?4 E

      S" D/ K- R& v( t# r4 f
    ' s. J; }7 H9 I5 n3 p
    5 k% N/ W$ y) v商业资讯网 www.shangye.maigei.cn 5 Q, y: e% k* ?& H, u3 H8 f
    财经电讯 www.dianxun.maigei.cn 6 q: W. t& J4 \
    黄山都市 www.hsol.ahdushi.cn 7 Q; r' O: r( p# r( H2 q1 Y
    芜湖之窗 www.wuhui.ahdushi.cn 江淮之窗 www.jianghuai.ahdushi.cn 每日讯闻网 www.xunwen.dailyd.cn & G" b% a( m8 T( x2 P8 g8 q
    每日企讯网 www.qixun.dailyd.cn , i1 w$ R; t0 F  q) H
    每日电讯网 www.dxnews.dailyd.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6-29 15:17
  • 签到天数: 80 天

    [LV.6]辟谷中学II

    发表于 2015-2-15 11: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婆婆不仅看上去越来越年轻,感觉心态也越来越年轻了~感谢婆婆每次都写的这么详细~要向婆婆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3 16:36
  • 签到天数: 1514 天

    [LV.Master]辟谷大神

     楼主| 发表于 2015-2-16 06:47: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山药社区清清净的帖子
    $ T) y, S& O! S( b  K! H8 s/ N" \- a# H/ x
                         12、幸福是一种能力,而非一个礼物
    2 Q) M# P& `. Q' a. q  `" H( f' A8 k; G( S8 B8 A/ M5 B$ x
           陌生、淡漠的关系,不是说变就能变的。尽管它是摆在我面前的功课。
    - M! F. X; D/ B# E6 t  Q% c' ~% [, X) M" b0 S( y. e# e% Z6 n4 f
           有个词叫“七年之痒”,但我们都不能叫“痒”。中医说“痒”是气血与肌体表层的邪,斗争时产生的感觉。而我们处在一种没感觉的状态——“木”,这种状态中医解释是气和血都过不去,感知失灵,反应迟钝。' W) {/ ^/ E3 F. T+ X7 k

    ' y% @2 [4 I8 I- W* A/ E        我气血不足,从身体到内心,都是这样。太多的东西堵在身体,也堵在心里,而疏通这些“堵”,仍然要靠气血、靠能量,我的气血亏得太多、能量不足。" V5 ?- h6 d/ g& S  B& ^- A: m, S

    ; ~# R: F$ N! Z  L! y9 E, h& B1 C# n. g2 c
           我开始思考婚姻与婚姻中的人。! c* C. E2 P( R% P* z0 M6 S0 ]
           通常,人们因为感情而走入婚姻。但同时,大多数人对婚姻也是有期待的,自己做不到的,往往希望在婚姻内得到弥补。比如:如果自己没房,希望对方有房;如果自己缺乏安全感,希望对方特别安稳可靠;如果自己不善与人交往,希望对方会来事儿;如果自己脾气不好,希望对方温柔体贴;如果自己不善做家务,希望对方会洗衣服做饭……如果“缺”的越多,对伴侣、对婚姻的期待往往越多。期待越多,婚姻也变得越复杂,越难以令人满意。
    ; a; R  L) F& T( W: l
    : X6 J/ }+ E; A% ?3 |5 {        会有一个“理想的婚姻”,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_& A2 h6 ~! C: S8 L& I
           不会的!没有理想的“你”,就没有“理想的婚姻”。" m2 J: d$ S" U1 Q0 H0 {
    3 I8 ~; Z- k9 G- V
           那时,我看到一本书的名字叫《爱自己,嫁给谁都一样》,这本书我买了,但至今都没翻看过。对我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书名的后半部分,我想的是:如果我是“理想的伴侣”,嫁给谁都一样——嫁给谁,都能让自己和家庭生活得幸福。幸福不是别人给你的,不是要求来的。“幸福”,是一种能力,而非一个礼物。
    % l' U, U8 \' r+ ~; d4 d, s
    $ O8 L  n" B; b8 R        那时,还曾有一个比较八卦的想法在我脑子里闪过:现在我有时间了,要不要查查老公的电话、行踪?但随即就被我否定了。问题的根源不在外部,“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这个道理中学就学过。% [9 D1 H+ V5 j5 P7 I8 H- e
    0 B# I, H5 G( h( _) ^
            想满足好奇心,可以从外面扑风捉影;想解决问题,就踏踏实实下内功。
    ( l; S1 h' G* R% m  g8 O6 p* w# {0 W$ @" {1 B
            不管有什么客观原因,在家庭生活方面,我的确用心不够。健康、心理、观念、关系等各方面长期积累下来的,显现的以及潜在的问题,我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改变,只有向前走、向前看、不断成长,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将矛盾化解;从未来的某个时刻起,收获幸福。& K6 G5 Q9 h; U8 v# C% `
       
    ( M0 {) ^% g- d& s8 y. {   
    3 q7 S& ?$ P) n* j! b4 y" e  t,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3 16:36
  • 签到天数: 1514 天

    [LV.Master]辟谷大神

     楼主| 发表于 2015-2-16 07: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山药社区清清净的帖子
    3 C  h4 z' w+ L/ D
    $ r5 Y% e1 {0 t                  13、找不准位置,就会吃力、吃亏) `& p; F* y3 H' g% W1 f. `

    7 t  X( V# K. G4 y! b! }- g       之前,我从来没有认真想过女性在家庭的角色应该是什么样的。上学、工作、结婚、生子、再上学、再工作……尽管经历了不少,我却象是一直生活在同一种心理状态下,并没有随着生活的改变而有多少转变。再上学、再工作的时候,我仍然象未成家之前那样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家庭和家人的感受。反思自己,一直活得象个“斗士”,而不太象一个温暖宽和的女性。% y6 y! ?/ M1 ~- Q$ T
      }9 k8 O# \1 m. ]# m) I
            这样做是我不爱家人吗?我觉得不是。好象是一种“平等”的惯性和观念,让我觉得即便结婚生子,也应该象男性一样工作,家庭就被自然地放在第二位。在能量不足的时候,放在第二位的家庭,就被更多地忽略。% Z0 ?. C8 |7 S" v

    " p. V* R. N! h: F2 R        中国传统的观念是“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在外谋生,女性打理家庭。但这个观念在近一百年被改变了,女性也象男性一样融入社会、参加工作,并认为传统观念是对女性的压迫,是不平等的体现。: g2 M5 q1 C7 w2 R( t9 E& h0 M
    9 A2 f5 y! J, t3 y' y. b: Y  U; D
    9 Y4 @# C% A. y* A+ C
            真的是这样的吗?后来,我发现这种说法似是而非,平等不是“一样”。这种基于性别差异的自然分工,并非“不平等”——男主外,男是“外主”;女主内,女是“内主”。从《红楼梦》我们可以一窥究竟,书中讲的是家事,当家的是史太君、王夫人、凤姐,凤姐身体欠安时,也是由探春主理,并没让男性担当此任。男性要么入朝政,要么收田租、要么做生意……是不管家内之事的。传统观念中,男性为父为天,女性为母为地,天行健、地势坤,天地相对,各安其位,没有平等不平等之说。如果觉得不平等,是因为能量的不均衡,与位置无关。
    * q+ q: @3 f# S6 E7 s5 X: _4 A' L! D" f) h( G7 E
           在现代社会,女性和男性一样外出工作,这是现实情况。但是,女性“内主”的角色一定不要忽视。不宜出现两个主外,内无主或忽略内的情况。因为“内”很重要,家是人休养生息的地方,是安身安心之所。在外,宜男主女辅,共同为家庭的生存发展创造条件;在内,宜女主男辅,共同安排营造温暖安适的家庭生活。
    . y9 Z( J) I$ K7 l: ~  ?2 E# L( U* h* {
    8 f$ o5 l' j3 _  j       这些年日渐增高的离婚率、对婚姻生活的不满意,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身在其中的人,没有随着生活形态的变化,来调适心理、较准位置,非常可惜。“剩女”现象的出现,太多优秀的女子,无缘幸福,与角色的错位不无关系。
    ! |; F9 ^7 z9 i5 w8 P2 O
    + a) G  t+ L  W8 [+ S       当然,家庭的模式多种多样,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或者会有一些客观原因使情况不那么尽如人意……不宜一概而论。我想,一个更有普遍意义的提醒是:如果在生活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或时常碰壁,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站在了不恰当的位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3 16:36
  • 签到天数: 1514 天

    [LV.Master]辟谷大神

     楼主| 发表于 2015-2-16 07: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山药社区清清净的帖子8 D: V' _, `0 }& z: O3 X0 S, E- C
    ( s) R( o7 w8 e* W5 A
           感谢大家的分享,生活的确是最好的老师。幸福是自己给的,一颗平和自在的心,更容易见到世间的美好和别人的优点。下面继续。& _' ]; F0 h. g" M
    0 C( ^1 R. L2 H9 u8 i

    4 l- {6 V$ L4 U3 a; e9 W( R               14、心手相连,家是休养生息的地方
    ) X, w. F6 i: a# E4 m! }
      O' ~+ _$ U( M5 V9 G      也是经历了生活的教诲、有了真切的体会,才明白“家不是讲理的地方”。
    5 L/ A0 K% A; M, ^0 r      以前的惯性思维,总是觉得凡事有对有错,总有一个对的,其它的是错的,仿佛还如同念书考试般地,有标准答案。不知道是观念害死人,还是自己太笨。反正又交了不少学费、花了不少时间,才逐步整明白——生活没有标准答案。7 E! u( n7 `6 z% l9 W( Z
    % j) w9 a3 `5 i' V0 K" a* b
           家,是心灵的港湾,是人们休养生息的地方。我相信,每个人都希望家能完全地接纳自己,希望在家里的感觉是安全的、放松的,希望在家里得到关心爱护,得到温暖支持。但是,往往家给我们的真实感受不是这样,家里有争吵、有抱怨、有强制……身在其中的人苦恼、郁闷、伤心……平心而论,我们肯定不希望自己的亲人有这样的感受,但是有时家确确实实也会给人带来伤害——在我们固执地认为自己正确、在我们要争出高低对错的时候。
    ! f5 |( [$ w8 P: G0 D  U       试想:若伤了心、伤了情,即便你是百分之二百地正确,有什么意义呢?各有各的“理”,即便以自己的理压倒了别人的理,又能怎样?会有开心的感觉吗?
    ( E& E& P, X* ?, p7 {. {$ `6 ?
    # ^; H$ t, O5 [       事实上,无数次的经历提醒我们:在家里,理不那么重要,对错不那么重要,安心的感受和温和的气息更为重要。让我们用心感受彼此,感知言行背后需要抚慰的心灵,别再去计较某一句话、追究某个举动,多一些包容体谅吧,因为——我们在一起,是为了爱,不是为了互相伤害。5 R/ C- E, M5 F6 l3 C
            当一个人在家里恢复了平和的心境,还需要担心他做出错误的选择吗?当一个人在家里注入了能量和活力,还担心他不敢面对外面的世界吗?当一个人在家里得到温暖与关爱,还用担心他会忘记家的存在吗?当一个人背后有家的接纳和支持,还会心无所归吗?
    8 o0 L* ?4 A* P- q9 J* k& x
    $ y# A1 E7 R! \7 G        “安”,从汉字解,家里有个女子,便是安心、安稳、安定之象。女性是家的核心,家是女性天然的领地。一个好女人,能造就一个温暖的家。老话讲 “家有贤妻旺三代”,是女性对家的贡献,也是女性对社会的贡献。4 A- x" O. C' E7 w% f
    1 V. @3 w" k! q5 c  J

    - f: D6 q& H+ V/ }! k        后来,曾与老公聊起过这一时期,他说感觉最困扰他的是:经常他下班回家,我还未回家,他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不安稳。他的工作强度大,心里不安稳,很影响状态,进而影响工作上的决策。一度让他觉得烦燥,然后是不满,得不到回应、继续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变成冷漠。他的这种感受,的确是我在这场波折之前从未想过的。- O& @$ e- W$ p8 K
    . a4 l+ p% I7 I8 s& T
                                这一课,我终于在交了学费之后,补上了。4 A" i/ R" ~4 {0 S" h' |
    ( p4 i  }$ c, ~4 J( v8 R
      7 A4 e- r/ U: u; A* P9 p#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3 16:36
  • 签到天数: 1514 天

    [LV.Master]辟谷大神

     楼主| 发表于 2015-2-16 13: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经补泻药
    9 b* z! ^2 e3 D! a- W8 u/ _8 t0 c2 q' |0 z
    心经
    6 }) @; ~; U( e! w) H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玄参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0 E" r4 n7 n4 @0 @
    肝经
    * ^8 d3 ^5 O: b. e7 _3 ]3 E2 i% a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V( A2 x7 `* i$ ^
    脾经; g# e6 J/ s( ?" c$ a
    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朮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朮甘草宜。泻脾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h, v1 z# C: x  y7 ^& p
    肺经
    ' P# k2 u/ Y+ A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棉州黄耆更凑灵。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干姜白蔻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9 @7 B$ Q8 o* Y! ]肾经
    ( ^# }' \/ m1 j8 h6 |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沉香,亦温肾,腽肭脐;凉肾知柏地骨皮,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
    % ]+ i: u  ~( _胃经
    3 I" w5 U+ U0 M- z& O- Z8 W补胃需用苍白朮,半夏扁豆绵黄耆,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泻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与大黄,多加石膏谢更急。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与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干姜。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
    ) e' ]0 V+ @2 m: S1 f/ m胆经
    " C8 C* H- P$ J7 n9 f+ M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凉用竹茹与黄连;引用尽皆同肝经。8 m. b0 W2 z& x% t" v7 H6 j
    大肠经9 ~1 @" i$ H+ ~9 \* V
    问君大肠何药补?左旋牡蛎白龙骨,桔梗米壳诃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川大黄,南槟榔,枳壳石斛泻大肠,再加芒硝桃麻仁,葱白三寸泻更强。干姜肉桂吴茱萸,三者同时能温肠,引药尽皆同胃经;槐花条芩凉大肠。
    % p' ?8 @- O2 a, j+ F7 E/ s! A小肠经" `" t0 n( i2 N! ~
    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小肠要求温,大小茴香乌药根;凉用黄芩天花粉;引用羌活与高本。
    # e; u. u4 ~0 e膀胱经
    5 u2 [/ D8 l/ n: }4 j: m5 F0 r/ i橘核菖蒲补膀胱,益智续断龙骨良;泻用芒硝车前子,泽泻滑石石苇帮。温用乌药并茴香;凉用黄柏生地黄,甘草梢,亦属凉;引用尽皆同小肠。
    ; A; b3 ]8 s. D" Z3 ~- U7 x' F三焦经- z% v/ l' C: N9 ?
    滋补三焦用益智,更加甘草与黄耆;泻用栀子并泽泻;温用姜附颇有益。原石膏,地骨皮,清凉三焦功效急。引入三焦不用别,药与肝胆无差异。
    3 T7 I: I0 N" z2 Z; n/ z- }9 l心包经
      u- x. ^( m5 I7 O/ l地黄一味补包络;泻用乌药并枳壳;温肉桂;凉栀子;柴芎青皮是引药。
    : |% G" k" v8 ?8 i4 d( [% m
    5 ?; N7 ?3 Q& r2 {; W4 A     
    ) r0 c: `9 c2 l7 p- u  L  摘自中医养生于金风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3 16:36
  • 签到天数: 1514 天

    [LV.Master]辟谷大神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05: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山药社区清清净的帖子
    1 {, _  p  y1 b6 A& [8 {( M: w0 T- p' C- e6 F' H# I# o
                 五行不是死的,是灵活的、时时转化的. l: d5 N1 ]& `' u

    3 e1 u6 }4 }3 u% O+ s    “五行”是一个描述动态转化平衡的模型,而这样模型,只有用五个元素才能简洁完美地阐释体系相生相克和相互制衡的特性,所以是“五行”,不是“四行”,也不是“六行”。
    9 F, v% m7 M* w  r
    $ D* j, e9 i( S3 b5 C6 [7 |- n    在练习算卦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我的体会是:五行是非常灵活的,比普通意义上的理解要细微精妙得多。而且这个若是靠口诀、记忆会累死人而且未必能善用,重点仍然是感受背后的气息。& K  b) w5 ?" D
        以十二地支的五行关系来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亥子属水、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丑辰未戌属土。从上述排列和属性可以看出:两种五行属性之间用“土”性的地支间隔。为什么会用土来间隔呢?我想是与“土”有承载、运化、转化的特性有关。
    ( M$ g- G- Z- P) M0 E, K& X! _2 ^    有点中医基础的人都知道五脏中,肝木与春气相应,心火与夏气相应,肺金与秋气相应,肾水与冬气相应。那脾土呢?《黄帝内经》上有一种说法:“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寄治十八日。”也就是说,脾土是与每一个季节末尾的十八天相应。这个与十二地支的五行属性是基本相应的,在我国的传统历法里,“月”也是以十二地支来标记的。
    % j  @5 L' z9 w# L; h    十二地支里,有四个属“土”,这四个“土”有没有区别?" d! u0 H6 ^9 p9 |8 u! P; ~% ?
        实际上是有的。比如:“丑土”紧邻“子水”,带着水性,是“湿土”。在卜筮的实际运用中,“丑土”是可以生“木”的。“辰土”是“硬石”,所以辰可为水之库,收纳水。“未土”紧邻“午火”,这个土是带火性的,是燥土、沙土,是很难长植物的。“戌土”是灰土,可为火之库。8 D% _+ z1 H  Z- B  d* ?
        所以,即便都属土,若想善用,仍要体会细微差别。就象同一味中药,不同的产地、不同的炮制方法,会出不同的味道、特性,那么在归经比例上、功效上都会有差别。这个是在学医、应用时不宜忽视的。
    $ o/ i& N2 z7 M3 C    顺带插一句,医圣张仲景的方子里常有甘草、大枣,这两味归脾胃经的药,能够调和药性,既保护脾胃,又便于药的吸收、药效发挥。是将“土”性的承载、运化、转化,运用得极好的例证。( ], ^* J0 F  q# F" d4 M

    9 l. t0 I$ R+ l, y    十二地支里,亥子属水、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亥和子同属水,有没有差别?也是有的。亥是比较小的水,子水是大水。“水生木”,亥水能生木,子水就未必能生,就象海里面长不了树一样。其它的与之类似,寅木象树苗,卯木象参天大树;巳火是阴火,蒙昧的火,午火是明亮的火,灼灼其华;申金是阳刚的金,酉金为正金之气,纯粹。
    ) M  \2 y0 B$ s+ H; t
    ( J+ ?4 ]4 _$ C% C. _" d6 E    前面说过“五行”不是具象的,它们描述的是五种不同的气息和能量。而我们能见到事物,都是具象的,因此它们的五行属性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基本上我们看到的东西,都是五行具足的,只是比例不同,有侧重而己。比如一根树枝,毫无疑问有木性,有水性,同时也有金性、火性、土性。刚折下的树枝与在阳光曝晒多日的树枝,在生“火”的能力上会有差异,简单地说,就是与其中水性多少的差异有关,水克火。再比如说,同样是水,饮用水、冰、水蒸汽,它们的五行属性一样吗?也不一样,冰带有较多金性,水蒸汽是能烫伤人的,其中已具有较强的火性。
    9 K+ D# N  C' W; ]; V1 h. ^0 i. }  e, L. V' V7 w! A9 E8 m# b
        所以,“易”告诉我们:一切不能仅止于表面与具象,一切都是在不断转化的。这也是我们曾听说过的“无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3 16:36
  • 签到天数: 1514 天

    [LV.Master]辟谷大神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05: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山药社区清清净的帖子) R3 c: b) q+ A, W6 }

    1 j5 }: d/ W6 y5 l                人生是定数吗?变数又在哪里?
    $ U- P3 t6 T' n' S& J$ N, o! |; |+ S5 e0 S2 @! A& h

    # Q' [6 g/ N* F     如果说,一切都能算出来,那人活着有没有意义呢?是不是剧本已经写好,我们无非是演一遍而已?( Z) P" D9 j% e4 `
    6 R  V& V9 o' R' F" z
        当然不是,人生有定数,也有变数。命运可以算,但未必能全算准。这不仅仅是水平的问题、方法的问题、模型的问题。- a* i. ^8 G3 R
        算命有一条行规是不给“修行人”算。为什么呢?因为算不准!
    % F9 k! p; b9 g% L1 F4 Q; H  t: i+ M3 p+ m
        前面说过,能算是因为有规律。一个人出生于什么时空、什么环境,这些因素可以确定先天的“命”。还有一句我们常听的话,也道出了一个真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心性基本上固定。性和命确定了,加了流年运势、后天环境,基本上可以推演出一个人的命运。
    : q! Z: g7 }( Q5 A: s* ?# v" s* ]' c5 }+ a
        但是“修行人”,修得是心性,心性转了,再按原先的模型套路,就算不准了。也就是说,如果心性转化,命运也就随之改了;心性没有转化,就拥有一个注定的命运,一个可能被别人算准的命运。所以说:命运是注定的,但同时,命运也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
    9 ]  s! |2 J3 X/ p4 L" E. W% _8 I7 G3 S, g& s
       明白了这一层,我对算卦彻底放手了。因为,它无法真正改变什么。即便请大师指点、化解,如果不触及心性上的改变,没有什么意义。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按下葫芦浮起瓢,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 L+ c# V. ~- h# B3 N" V   人要有担当,活得坦荡。该来的一定会来,该去的也一定会去,欠的帐一定要还,真是你的别人拿不走。想改变就从根上改,要调整就从心性上修。做机巧的事,徒劳无益、枉费心机。! O% Z( s3 S, j: y
    8 I4 b9 H1 U! w6 L2 a
    ; v& V/ n' Z: u

    ! r; b* x' o6 U# j, J"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3 16:36
  • 签到天数: 1514 天

    [LV.Master]辟谷大神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05: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山药社区清清净的帖子4 R  B# N) x0 t  @3 ^

      v- l3 F2 p  g感谢大家的回应。
    ; W0 f' ^8 _9 U5 `; W' L艾灸和身体调理的问题以后还会再谈,因为我走得没那么顺当,后背寒的问题后来又有反复。
    * |& {. R  u& j2 q/ C- L: m$ @接下来,先按照时间、事件顺序转到与心理、亲子教育相关的。6 N* G$ i: L5 f
    $ B( m6 t3 d4 P  I

    & N) R/ t- y) n5 r& x% x& }$ h. M6 C
    27、从“心理”入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v4 C: g+ U$ w4 B! Q' Y8 G

    # ~8 k; |$ ~( \2 z7 j, X% x9 C    有些朋友留言谈到自己所遇到的生活中的苦恼,不知道如何解决。这确实是个很深的问题,没有自信、没有安全感,不是瞬间就能解决的,问题是有“根”的。当然,这些问题是与“心性”有关,但对很多朋友,包括当年的我在内,都不是那么好理解、好操作。我个人觉得,近些年国内外对“心理”研究得比较多,有些内容比较“落地”,从这里探讨、尝试,对现代人来说会比较好入手。
    ' E  f  Y* q0 k- l! H- N! A# {3 V9 N' q1 s% _* H2 K8 M
         一直以来,对于“心理”方面的问题,我很有兴趣,经常买些相关书籍,供闲暇时阅读。
    4 d. Q' X# z4 j4 @. ]' x    记得读研的时候,“神经生物学”结课时,每人要做一个研究报告,我的选题就是“抑郁症”——从“科学”的角度、分子水平解读“抑郁症”的发病机理。那个报告汇报的效果不错,因为其中用了不少名人和明星的图片帮我抓眼球,比如:海明威、张国荣、梦露、邱吉尔、崔永元、黛安娜、三毛、梵高等。
      b, Q' u% O" O( e" y7 w    但我内心对从“科学”角度、化学分子角度解读抑郁症等心理症状持怀疑态度,我感觉那只是关联的现象,那些展现是“果”,不是真正的“因”。相关的药物治疗,仍然治的是标,治不了本。“本”在药物达不到的地方。所以,我相信心病还需心药医,化学药物只能“控制”人的状态,并不能治疗心理的疾病,更不能解决心理问题。5 \2 r5 W, V0 R2 R; k& ~' \
    1 F3 L% w( k$ _* Y
         在2010年的下半年,我接触了一个“萨提亚”亲子关系工作坊,触动很深。说是“亲子”,其实更多地是关注家长自身,因为孩子的问题源自家长。它让我从家庭承续的角度,看到很多麻烦是怎么来的。
    % R( Y) Y' E9 x" ], G2 R- y. w! m; L: c6 ?3 O2 ?* @1 H6 X/ O/ \
        不管意识或没意识到,通常我们会以固定的心理模式来应对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以某种固定的姿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种姿态就是我们的行为模式。我们遇到问题,通常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反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是接纳、是抵触、是逃避、是推卸责任……都与之相关。
    & U# T1 l7 t+ p9 W, g( H; a7 H! L2 a6 p$ i6 L8 y6 Y) @& q
        在我们小的时候,周围的人与环境,会促使我们形成一种“心理模式”、“生活姿态”。这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一个人必须与他的生存环境相协调,才能获得生存所需要的生理与心理支持。然而,这种“生活姿态”或“心理模式”一旦形成,可能会伴随我们一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5 m5 ]0 M( s. M# @' O8 @9 z    可是,随着我们的成长,外界环境变了,周围的人也换了。少部分人能主动去调整自己的模式,适应变化后的生活;大部分人却意识不到,仍然延用原来的模式,这就有可能给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会感觉不适应、做事不顺,情绪低落。前面提到的,我个人遇到的波折和定位的问题,也是属于这一类的。6 ?' t8 t, b+ [' \0 A+ _
    # Y- ], T7 k7 ~( m#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3 16:36
  • 签到天数: 1514 天

    [LV.Master]辟谷大神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05: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jpg
    . ?: b, ^( u0 Q% n$ c3 e/ {; X* P& o+ R2 A! r, S
    image.jpg 1 u; o8 \- H; n. Y- h$ \
    * F  U# A" {: q$ `7 F
    + N2 o, c3 ^8 I  g# `

    4 d( I, d9 c, V0 @* p-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8-31 09:51
  • 签到天数: 41 天

    [LV.5]辟谷中学I

    发表于 2015-2-17 23: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婆婆新春快乐!羊年万事如意!^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3 16:36
  • 签到天数: 1514 天

    [LV.Master]辟谷大神

     楼主| 发表于 2015-2-18 05: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山药社区清清净的帖子# {& N1 M& o* H( ^! @

    ; M/ s/ z, B+ h: n                 有趣的“打嗝”问题0 w8 b, c4 O" l% ?3 O7 l

    7 k/ R8 h1 S* }    在站桩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打嗝”。以往在按揉经络穴位的时候,给家人调理身体的时候,我也会打嗝,但是都没有站桩时打得厉害。不仅站桩的一个小时内会不停地打,结束后还在打,甚至有时候能从上午一直打到下午。
    ' ^! m6 t2 D" m) ^4 t    我一直好奇从哪儿来的这么多嗝?我觉得,如果打上一天的话,嗝出来的气体加起来要比我身体的体积还大,它们都藏身体的什么地方呢?还是说它们有一部分是由呼进来的空气变的?这个问题我还没答案,但有些问题我通过亲身体会,有所感知。" Y4 c9 l6 ]5 `. x, l# a/ }5 `
    " {2 E/ T, ]0 V7 `4 E
        首先,我感觉身体的“气”是一个整体,无论是站桩,还是按摩经穴,还是身体的各部分偶尔出现的疼痛,无论是在腿上、在指端、在脖子、在体侧……我都会立刻打嗝。尤其是那种偶尔出现的疼痛,会随着一连串的嗝慢慢消失。6 x4 R: [9 l3 B& }* ]
        打嗝与下焦通畅没有必然联系。原来我以为打嗝是属于气逆行,因为下焦堵不能排气,才会打嗝。后来发现,也不尽然,即使能正常排气,如果排浊气的推动力不是很强,或者浊气在上部,也会以“打嗝”的方式出来。& Z9 i/ r# U: K  `
        嗝属于“浊气”范畴,与身体正常的气不同。正常的气,人能控制,比如闭气或用意去控制它。但是浊气是控制不了的,有嗝必须打出来,不受意识控制。; }3 C5 E: ?! K7 N* u
        除了因为按揉身体或身体疼痛,会引发打嗝,有的时候情绪触动也会引发打嗝。记得有一次,我因为某种事受了比较深的触动,那种从内心涌起的感受,最终是随着后来长时间的打嗝而舒解的。我们的心与身,的确是相关联的。
    4 r$ i  A( c1 q9 u# C: n( `0 @' c  w2 Q" O) {+ j4 S% K9 G( W
        我原来以为浊气是很快就能排完的,但是从我打嗝的经历来看,如果前面有几十年的积累的话,想把体内的浊气排完,没那么简单。当然,不同的体质、性情的人,情况也不完全一样。安住自身,用心感知,渐渐地就能了解身体,了解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