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23-9-17 22:39 |
---|
签到天数: 1145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

楼主 |
发表于 2019-4-20 06:09: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19日 辟谷415天
0 F/ H7 a6 J a# K \五点晨醒,没洗脸就跑出家门,今天北风凉嗖嗖的。心情好那都好,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在笑。七点多跑回家,稍作休息,打开电脑开始工作,先把落地助教工作做了,网站管理更新,网络会议,新软件下载注册……整整忙活一上午。
, N2 B/ g2 s' b/ j R, c, I/ a! [' f# T- k; s
下午审核学员,微信群管理,一坐又是一下午。晚上给先生做好晚饭,落地部网络会议开始了。把最后一项工作群统计做完,接近零点。明天去商丘线下见面,把课件捋顺一下,加了几张照片,收拾明天线下见面用的东西。( P& ]+ X* _/ ?5 _$ _- Y
- h* K6 V- `5 @
好了,下边就是我的自由时间了,明后两天三场线下见面,启动超人工作模式。高兴做,就心甘情愿,才会乐此不疲,享受这样的生活工作状态中,貌似回到年轻时的工作态度。每个人一生中,都曾经有过一个依照真性情生活的时代,那便是童年,孩子是天真烂漫,不肯拘束自己的。那个时期活着整个儿就是在享受生命,世俗的利害和规矩暂时还都不在他眼里。随着年龄增长,染世渐深,俗虑和束缚愈来愈多,原本纯真的孩子才被改造成了俗物。那么,能否逃脱这个命运呢?很难,因为人的天性是脆弱的,环境的力量是巨大的。随着童年的消逝,倘若没有一种成年人的智慧及时来补救,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失掉童心。所谓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正说明智慧是童心的守护神。凡童心不灭的人,必定对人生有着相当的彻悟。
$ F( \% a) @4 M& C% C& Y& V3 ?1 T( y0 t5 Z6 a( x; F% D; Z/ s& A
所谓彻悟,就是要把生死的道理想明白。名利场上那班人不但没有想明白,只怕连想也不肯想。袁中郎责问得好:“天下皆知生死,然未有一人信生之必死者……趋名骛利,唯曰不足,头白面焦,如虑铜铁之不坚,信有死者,当如是耶?”名利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官做大了还想更大,钱赚多了还想更多。“未得则前涂为究竟,涂之前又有涂焉,可终究钦?已得则即景为寄寓,寓之中无非寓焉,故终身驰逐而已矣。”在这终身的驰逐中,不再有工夫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接着连属于自己的真兴趣也没有了,那颗以享受生命为最大快乐的童心就这样丢失得无影无踪了。
. O/ x& H! k1 r3 x# X% B" g, ~5 g
& {' ~$ p/ P& N事情是明摆着的,一个人如果真正想明白了生之必死的道理,他就不会如此看重和孜孜追逐那些到头来一场空的虚名浮利了。他会觉得,把有限的生命耗费在这些事情上,牺牲了对生命本身的享受,实在是很愚蠢的。人生有许多出于自然的享受,例如爱情、友谊、欣赏大自然、艺术创造等等,其快乐远非虚名浮利可比,而享受它们也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条件。在明白了这些道理以后,人就会和世俗的竞争拉开距离,借此为保存人的真性情赢得了适当的空间。而一个人只要依照真性情生活,就自然会努力去享受生命本身的种种快乐。用中郎的话说,这叫做:“退得一步,即为稳实,多少受用。”, p) f. V4 w. i& w9 @6 F3 I
6 G( Z# B3 z' }: @3 ^当然,一个人彻悟了生死的道理,也可能会走向消极悲观。不过,如果他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这一前途即可避免,反而会获得一种认识,生命的密度要比生命的长度更值得追求。从终极的眼光看,寿命是无稽的,无论长寿短寿,死后都归于虚无。不止如此,即使用活着时的眼光作比较,寿命也无甚意义。中郎说:“试令一老人与少年并立,问彼少年,尔所少之寿何在,觅之不得。问彼老人,尔所多之寿何在,觅之亦不得。少者本无,多者亦归于无,其无正等。”无论活多活少,谁都活在此刻,此刻之前的时间已经永远消逝,没有人能把它们抓在手中。所以,与其贪图活得长久,不如争取活得痛快。中郎引惠开的话说:“人生不得行胸臆,纵年百岁犹为夭。”就是这个意思。
" b/ M- ]' T$ D+ p) y: v/ W% n: A4 }3 \0 o: {7 q* A' ]
胡诌八扯一通,又快二点了,莲丫头睡一会吧,明天开始又进入新一轮战斗机式工作运转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