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23-9-17 22:39 |
---|
签到天数: 1145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

楼主 |
发表于 2019-7-18 11:27: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7月17日 辟谷504天2 y- a; ?* h/ T$ ^ L! m
四点多自然醒,悄悄的起床,简单洗漱完毕,出门晨跑天行健。早上天行健是我最快乐的时候,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是愉悦的,每一个器官都能听懂我说话,感谢辟谷让我听懂身体反馈给语言,倾听身体智慧,离不开这三个阶段!% |3 n& Z1 J4 {1 w# W+ S; S3 G, L/ `
& a3 I7 l1 r/ J
第一阶段自我觉察% ~) m. Y6 J a+ n3 _
一旦有了觉察,我就等于开启了疗愈之路,觉察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内心状态。在每一次情绪升起时,觉察自己正在害怕什么,内心有着什么担忧。情绪背后,往往都指向一个最深的恐惧,是那个恐惧被对象触发,使得我开始害怕,开始延伸出许多愤怒、伤心、紧张的情绪,然后才会驱动我做出某些行为,以预防我害怕的事情发生。那份恐惧,多半源自过去的伤痛,是需要疗愈的。也许是今生早期,我依稀有印象;也许是前世的经验,我并不记得。" [& P% F) p" Q$ d- y. @
4 M& z. ]" b0 I无论是否记得恐惧的根源,都可以进行疗愈,帮助恐惧释放。我可以在行为上自我觉察,也可以从感受到的情绪来觉察,看看背后“最深的恐惧”是什么。举例来说,当我要求某人要多陪我、多关心我的感受时,这就是个“为避免恐惧而做出的行为”。此时可以觉察看看:为何自己会有这样的行为,内心深处在害怕什么?是害怕被遗弃?害怕不被爱?或是害怕欠缺安全感?也可以从“情绪”觉察,我因为对方没有陪我而开始心慌、担忧,那么请感受这些情绪:我在慌什么呢?我担心的是他不在意我,觉得我不重要?还是没有他的陪伴,我没有安全感?如此一来,就能发现自己在这件事上“最深的恐惧”是什么。
3 n8 W& W$ x5 S& L3 T3 d8 z, w+ O: g6 D
" l& G2 W7 m3 I* g# X无法觉察自己的人,就会重复一样的错误。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你没有觉察到的事,就会变成你的命运。”在未觉知的无明之中,我会重复一样的行径与模式,自然就会创造相同不变的命运;未觉察到恐惧,就会在生命中经历更多恐惧。然而,一旦让觉察照亮内在的恐惧,从内在疗愈转化、进而改变外在行为,生命的剧情就会开始改变。 n7 i/ y/ a* Z5 s$ j
$ J+ k" k% `9 ~: {, n0 V! X
几乎可以说,命运总是在提醒我,我从内在创造了什么。命运为果,内在是因。直接改变外在的人事物往往徒劳无功,只有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或创伤,才是从根本改变生命的方法。也因此,自我觉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一旦有了觉察,我就等于开启了疗愈之路,生命也将因此有更多可能性。3 k# S+ [3 G: x( Y- N0 C- f/ X
, E2 M% \1 q4 d8 Z1 \5 A第二阶段接纳
& G6 O. o$ Y0 f0 s. I接纳,是“拿掉所有的应该或不应该”,当我觉察到内在的恐惧时,切记,不要批判,如实地接纳它。批判与谴责非常容易在觉察之后产生,因为我都希望不要痛苦、排斥痛苦,往往觉得恐惧、负面情绪这类会带来痛苦的东西是不好的,而面对它们,第一个反应就是批判。$ r& Z1 T7 _, y H- ^, i4 D7 ?
! d. E9 M6 M' V0 r0 ?! ?觉察到恐惧后,很容易忍不住批判,认为这些恐惧是不好的、不应该存在,要赶紧除之而后快。然而,越多的批判,常常越无法让恐惧与情绪消失。所有恐惧与情绪,就像一个受伤胆怯的孩子一样,当他害怕的时候,如果对他说:“你不应该害怕,你这样太胆小了。”孩子只会觉得自己好糟,勉强自己表面上忍下来,但内心还是害怕得不得了。
+ H) `: j6 X% \* z5 U# P7 c' z" x9 V* e/ o8 j; m- k0 C8 I' U8 O$ j
同样地,恐惧与情绪受到批判后,或许会暂时压抑下来,但不会消失。只会累积下来,日后又在同样情境下被勾起来,变成更大的恐惧、更多的情绪。请记得一件事:最有效的疗愈是爱。只有爱,才能让一个人变得有力量,让内在伤痛得以疗愈。接纳是一种爱的表现。接纳意味着:我不认为这样好或不好,我就是全然地接受它,接受它本来的样子,接受它存在着。8 |+ }+ x$ \( h* O; N! d
$ I& a) s8 b8 n( u h2 K, p
我看见自己的没安全感,就接受自己正处于这种没安全感的状态,这种状态并无好坏,我此时此刻便是如此,这便是我此时此刻的样貌,是我当下存在的方式。这不代表我打算赖在这个状态,不做任何改变,或给自己找理由:反正我就是没安全感,所以我这样是“应该”的,“应该”尽量向别人索求陪伴。接纳,是“拿掉所有的应该或不应该”。
9 \6 w B4 ?- w: d* W" ?4 E* }
8 ?' v+ |7 p% d- _0 u( [1 q我没有应该要改变,也没有应该维持原貌。“应该”与“不应该”是二元对立的思考,在爱与接纳的角度来看,则是容纳一切,没有好坏对错的二元想法,不做切割。容纳一切,当然也就包含我所面临的恐惧、伤痛、情绪等等。这些表面上看来负面的东西,是为了帮我找回内在的爱与力量,其实无法区分好坏。它们只是此时此刻,我的状态之一。
6 H$ c* P8 [+ O! w4 p& |, ]$ W
) J% _4 E0 ]4 L" l5 [第三阶段改变
1 I; D( w1 o1 {3 E放下因为这份恐惧所形成的旧模式。当一个恐惧或伤痛已经被觉察,也被接纳之后,就可以来到第三阶段:改变。改变,意味着:放下因为这份恐惧所形成的旧模式、重复的行为,重新选择新的行为模式。所以这个阶段也包含“放下”。& F. ^2 ~7 m$ F/ H' u7 S
6 m( r o2 Y1 O. O/ T% ?- n
放下,谈何容易。人是有惯性的,因为需要安全感。用过去的模式过生活,虽然不见得舒服,但至少熟悉、可预测,较不会有意料之外的结果,相对来说是安全的。为了这份安全感,我往往紧抓着一种固定的想法、做法,也因此常常用惯性来过生活。
Z+ d, A3 d) ^+ ~
. `' J. }7 E# l+ p所以,生命常常安排一些意外,来帮我打破惯性,突破旧的生命模式。意外往往措手不及,连预防都没办法,只能当下立即做出改变。例如,假设我原本的工作已经做得索然无味,毫无成长性可言,但为了安全感,我还是想停留在熟悉已知的生活方式,因此不想适应新的工作与挑战,也不愿主动离职。结果有一天,公司宣布裁员,而我就是其中一个。这突如其来的意外,逼得我不得不离开原本的工作,找份新的工作,但也因此促使我开啟了新的人生方向,改变过去得过且过的生活方式,意外多半是为了促使我改变而发生的。但如果我已经觉察到自己需要改变了,于是主动放下、主动做出新的选择,便不需要由意外来逼迫我行动了。
4 @3 H$ Y3 T0 l9 E2 P J& ^9 q3 F) X9 Q5 `1 D
下雨了,沐浴在上天的恩赐的甘露里,慢慢悠悠的走着,呆在自己的世界里,莲丫头你真的很棒,自我欣赏是最大的进步,你好与不好跟别人没有关系,如金刚经中所言一切相皆是虚妄。回家的路上给先生买了他喜欢吃的丝瓜,晚上准备给他做烧丝瓜,绿豆粥加馒头。
0 `3 {0 D, O Y0 y
, y) b$ o. n" o进家稍作休息,一坐下来工作又是一天。很幸运上了喝风这艘船,重塑人生,人在荒凉的世界里若找不到些许慰藉,会逐渐变得麻木僵硬。没有人愿意苦中作乐,也没有人愿意以苦为乐。夜深人静,脑海里憧憬着以后的工作布局…… |
|